“一月半前,在都江府街頭遇新安縣縣令張大人,賤民沒想到會遇上熟人,上前與張大人打招呼。
他知我是新安縣倖存者後匆匆離去,賤民覺得不妥便尾隨至碼頭。
張大人上了一艘叫大灣號的大船,船上的人個個身強力壯。
城裡的商家帶著一車車的物資,與大灣號換肉乾。”
劉田一想到吹過的風中帶著肉乾的味道,嘴裡的口水瞬間溢位。
“你怎麼知道那是肉乾的味道!”明白不信任地道。
現在是什麼光景,城裡能吃得起肉的人家少之又少,城外的農莊被破壞殆盡。
唯一能見到的肉,就是河裡的魚,那也是一魚難求。
“王爺,賤民自小鼻子就特別靈,不管什麼肉,只要從我面前過都能聞出。”
明王沉思著食指敲在書桌上,叩叩的聲音在寂靜的書房內迴盪,加劇了劉田心中的恐懼。
“後來呢?”半晌,明王出聲道。
僅憑這點訊息,恐不值得吉英發特意趕回來。
“大船把守很嚴,賤民根本混不上去,也見不到張大人。
賤民以為張大人是不願意見,便連夜趕回新安縣。
哪知,從難民口中打聽到山中出現一個堅實的堡壘。
賤民還特意跑去看了,通往坎兒村唯一的山路,已被一大圈石牆圈起。
好些難民在圍牆下搭起窩棚,只為逃避兵役。
賤民在那蹲守了三日,天天都能聞到大米飯和肉香。”
同為新安縣人,別人能過上吃喝不愁的日子,他卻像狗一樣乞討為生。
劉田內心極度的不平衡,見難民不管怎麼哭喊,那緊閉的大門都不開啟,便心生怨恨。
明知守下去也得不了任何好處的劉田,決然地趕回都江府。
在都江府四處搶泔水時,便聽到有人說起明王招兵買馬的事,才有此一遭。
…
“來人,將人帶下去好好洗漱一番,好吃好喝地招待著。”
讀懂明王面色的湯永昌,對外面喊道。
“謝王爺和大人賞,賤民願帶路前往!”知道有門的劉田乖聲道。
被帶下去的劉田,好吃好喝地招待外,還享受到一把被人伺候的待遇。
自覺從乞丐一躍為上等人的劉田,沉迷在溫香軟玉中,為增添人口做出幾把貢獻。
…
江府,一個不起眼的三進院中,開著門的屋子都住著兩名年齡不同的女子。
院中有專人伺候飲食起居,每天都有不同的男人進出。
關上門的屋內住著大肚子女人,這裡顯然已成為明王的生育基地。
在死亡與活著面前,一切淪理道德都被拋諸腦後。
這些年輕的女人,大多是被搶來的,也有少部分自願來此。
更有人是被家人以五升糧食賣到此地,成了沒有自由的生育機器。
饑荒和戰爭,造成白雲國人口嚴重不足,為了快速增添人口,這一方法在明康義軍中廣泛推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