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諸侯為了起事抗秦,共尊楚懷王為義帝以號令天下的反秦勢力,宋義被項羽所殺後,懷王就做了個順手人情封項羽為諸侯統帥,這也是他能統帥天下聯軍的合法身份,一旦不具備了這個身份,又是大敗之後,很難說其他的諸侯還會不會聽從他的號令。
所以范增的意見是儘快撤軍回楚地,只留下一部精銳駐守函谷關,以雷霆之勢迅速剿滅楚國內部的反對勢力,然後再積蓄力量他日再叩關滅秦。而項羽雖然心中萌生了退意,可卻遲遲猶豫不決。
他不甘心就這麼退出關中,驕傲的自尊不允許他就這麼失敗的回到楚地,他就像輸紅了眼的賭徒,虎視眈眈的看著關中想找機會打一場勝仗挽回顏面再商議撤退之事,可惜韓信的謹慎卻沒有留給他報仇的機會。
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秦國派來的使者卻給他帶來了抽身的臺階。
秦國開出的條件很華麗,可是卻很務實。秦國願意放棄皇帝的尊號,轉稱秦王,尊項羽為西楚霸王,為天下共主。但要求秦國保留函谷關以西的所有故土,包括函谷關。
秦王願意向他臣服稱臣,這個條件果然打動了項羽,如果他成了天下共主,那之前在咸陽城下的失敗便變的微不足道了。即使秦國沒有滅亡,可是他名義上已經征服了暴秦,楚人要的不就是這個結果嗎?
項羽心動了,而范增也並沒有說什麼。他心中也清楚,項羽這次大敗後對他如日中天的聲望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打擊,楚人未必都會悉數傾心於他,而秦人的臣服無疑是一次很好的機會來提高他的威望。
所以他並沒有反對,只是提醒項羽要保住函谷關,儘可能多的削弱秦國的領土和力量,讓他們失去翻身的資本。
項羽便答應了和秦國和談,地點就選在咸陽和函谷關之間的灞上,秦軍和楚軍各出萬騎在五里外戒備,雙方首腦則帶著親隨百人赴約。
楚國的為項羽和范增,秦國的則為韓信和孟堅,地點就選在兩軍中間一處臨時搭建的營帳中。
韓信再次見到項羽時,面上帶著苦澀的笑容,項羽也是面色陰沉的看著他,臉色並不怎麼好看。他看著韓信左手上纏著厚厚的紗布,便鄒了鄒眉問道;“你受傷了?”
韓信苦笑道;“是呀,那天城下被砍傷的,還好我躲得快,要不然一條手都廢了。”
項羽則冷哼一聲道;“你倒是運氣好,今天我還想找你比試一番以解心頭的怒火,你卻這麼巧的受傷在身,我到不好佔你便宜了。”
韓信心中巨汗,沒想到受傷反而還有好處,依照項羽的脾氣,現在又是帶著一肚子火氣,若是和他比試的話不被打的半死他絕不會停手的。
項羽又斜眼看了他一樣哼道;“我現在有些後悔當初放過你了,雖說有一名對手是很讓人興奮的事情,可是這個對手要是強到都能讓我項羽品嚐到失敗的苦果,那就不合我意了。”
韓信有些無奈的笑了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到是一旁的孟堅見兩人關係早已認識,而且關係似乎不簡單,不由露出了些訝色。
四人在桌前依次坐下,旁邊各自站著一名書吏提筆記載,四人皆是面帶陰沉,誰也沒有開口說話。事實上雙方一直都是恨不得將對方徹底殺死,和談,不過是迫不得已而已。
范增老成持重,對爭鬥之心自然也淡了許多,他最先開口用沙啞的聲音說道;“既然你們秦國是來求和,那就要讓我們楚國看看你們求和的誠意。”
孟堅卻張口反駁道;“不是求和,是和談,我秦國是挾著大勝之勢來和談的,只是為了秦楚兩國能平息戰端、修生養民,又豈是那些喪權辱國的求和能比。”
項羽冷哼一聲道;“那你們秦國的意思是想再打上一仗嗎,我項羽很樂於奉陪。”
氣氛一時僵化,項羽更是目中露出殺意,韓信見事不妙只好打了個圓場道;“三位請稍安勿躁,既然我們今日坐在這裡和談,就是為了找出一個雙方都有誠意都能接受的條件。實話說吧,我們秦國已經元氣大傷,在這樣強戰下去早晚會支撐不住,而你們楚國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諸侯們對你們楚軍的態度我多少有所耳聞,未必就是一心了吧?”
范增重重的哼了一聲,卻沒有反駁,心中反而微微一安,看來秦國還不知道楚王已經和項羽決裂的事情,否則恐怕提出的籌碼會高上許多。
范增張口說道;“韓信,那你說吧,你們秦國的條件是什麼。”
韓信朝他一拱手道;“我們秦國放棄帝王和天子的稱號,降格為王,願意奉項羽為西楚霸王,儀同天子,如何?”
范增聽韓信說的都是早已約定好的前提條件,不由暗罵一聲‘狡猾’,鄒眉道;“這些都是虛的,我想聽你們的實際條件。”
這回韓信老老實實的回答道;“秦國保留關中之地,關東六國之地則悉數放棄。”
范增點了點頭道;“可以,但秦國只能保留內史、隴西二地,函谷關要由我楚軍佔領。”內史就是以咸陽為中心的由朝廷直接治理的地方,范增提出這等條件,可謂苛刻至極。
一旁的孟堅臉色大變,韓信臉色也微微帶怒,說道;“範叔,我敬你是我的長輩,所以不想出言相侮,你覺得這樣的條件秦國可能答應嗎?如果這樣了,那秦國和滅亡又有何異。”
范增早知秦國不會答應,到也不慌,回問道:“那你覺得應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