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稷為政多年,精通權謀之術,對待楚國要軟硬兼施,才會有效果。於是,秦王稷以華陽君羋戎為將,率軍攻伐楚國。
羋戎不負眾望,先攻下重丘,擊敗景翠;後又擊敗楚軍,殺死楚將景缺;羋戎再創輝煌,繼續攻楚,斬首楚軍五萬,奪取楚五座城池。秦國對楚作戰,三戰皆勝,更加助長了秦王稷的信心。同時也讓秦王稷內心更加輕蔑楚國。
秦王稷在武力上壓制楚國,又以國書和家書,給楚王施加軟的,與之和談。當然,前去楚國和談之人十分重要。秦王稷再三甄選,最後選擇了功勳卓越羋戎為使。以羋戎為使,這樣既可以打壓楚人的氣焰,逼迫楚人就範,還能緩解他和羋戎舅舅之間的關係。
羋戎來到郢都,再次凝視著這座雄偉壯闊的楚宮,感慨頗多。
羋戎注視著楚宮良久,回憶起幾年前,他和魏冉出使楚國的場景。
那一年,秦王稷剛繼位,國內局勢不穩。又有趙、楚兩把利刃,插入秦國心臟。秦國為了離間趙、楚兩國,一北一南,威脅秦國。羋戎和魏冉,來到楚國,締結秦、楚之盟。
魏冉以‘因為我們都是楚人’,這句話說服了楚王。秦國和楚國締結昆弟之國,楚為兄,秦為弟。次年,秦迎娶楚女,再續秦、楚二十八世聯姻。
幾年前,楚國高高在上,秦國還要看楚人的臉色。幾年後,秦國卻將楚國擊敗。國運之勢,變幻無常!如今的楚國,對外被諸侯所欺;對內局勢不穩,四分五裂。
羋戎心想,“楚國,竟然也會有今天。”
楚王槐聽說老朋友羋戎來到楚國,謀求秦、楚兩國和平。楚王雖對秦國背信棄義的做法,充滿憤怒。但楚國目前內外交困,需要和秦國改善關係。羋戎來楚,楚王以隆重的禮節迎接他。
羋戎意氣風發進入大殿,完全沒有將楚國君臣放在眼中,語調生硬道:“楚王,我奉秦王之命,出使貴國謀求兩國和平。”
楚國被諸侯聯軍敗與垂沙,和秦國三戰又敗,但楚王君王的威儀不減,“秦王背信棄義,害得我國好苦。華陽君,秦、楚還能和平。”
“秦王想要看到秦、楚兩國和平。剩下的就看楚王的意思。”羋戎語調有些桀驁地說道:“楚王不想兩國和平。秦、楚兩國只能開戰。”
“放肆。秦人休要在我楚國放肆。”令尹昭雎見秦人太過傲慢無禮,當庭大喝道:“秦國願戰,楚國自當奉陪。”
羋戎縱聲長嘯,眸色散發出強烈地殺氣,“楚王,這是你的意思。”
“秦、楚兩國是一家人。”楚王肅殺道:“秦國就是這樣對待家人的嗎?”
羋戎質問道:“秦、楚黃棘會盟,締結昆弟之國。次年,秦王迎娶王上之女,再續二十八世同盟。秦、楚兩國達成協議,共同應對諸侯。齊、韓、魏攻伐楚國,我國豈有坐視不管。”
“秦國是沒有坐視不管,也出兵攻韓、魏。”屈原怒憤道:“秦、楚兩國達成同盟攻擊諸侯,為何要我國太子入秦為質。”
“秦王曾在燕國為質,楚太子為何不能去我秦為質。楚太子來秦,才能說明楚國的誠意。”羋戎語調平靜道:“楚太子來秦為質,秦國有失言,欺辱楚王。”
昭雎冷聲道:“秦王是出兵攻打韓、魏,但為何又聯合諸侯攻我楚國。”
“兩國關係為什麼交惡,還要我說嗎?”羋戎怒道:“楚王,非要我將話語挑明?”
楚王自然明白秦、楚交惡的根源,楚國也有些理虧。楚王眼神有些躲避,不敢直視羋戎憤怒的眼神。
屈原見王上失去了王者氣概,厲聲道:“秦人見利忘義,諸侯盡知。諸侯從不與秦為伍,鄙視秦國。秦國大夫為何會被楚太子殺死,定當有緣由!”
羋戎怒氣上湧,冷冷道:“我國大夫被楚太子殺死,這是秦國君臣皆知的事情。難道是秦國有意陷害楚太子不成。”
“是不是陷害,秦國最清楚。”屈原見秦人氣焰囂張,狂怒道:“秦人真是好手段,以大夫之死,挑起兩國戰端,還將戰火的罪責,推給楚國。楚國落得四面楚歌,垂沙敗諸侯聯軍,也是秦人的功勞。”
“楚太子殺我大夫,蔑視秦律。致使秦國上下一片憤然。楚太子殺人潛逃回國,不顧兩國邦交,豈不知此行會讓兩國交惡。”羋戎迎視著楚王的眼神,又道:“我國派出使者來楚國交涉,楚王說了什麼,不會這麼快就忘了!”
屈原喝道:“楚國是大國之君,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豈能由你秦人指手畫腳。”
“楚太子先殺我大夫,蔑視秦律;後潛逃歸國,壞兩國邦交。楚王庇護子嗣,辱我秦國。秦國上下豈能嚥下這口氣。”羋戎勃然大喝道:“秦、楚交惡,楚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楚國有今日之禍,實乃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