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米、尹榮和辛無左,垂頭喪氣地離開了。
這麼多國人在這裡,他們可不敢核對那些書契的事情。
不過辛又也沒有再提這件事,權當此事不存在。
“從未有一任邑大夫,敢拿書契威脅我們……”樊米咬著牙說道。
“司徒,這邑大夫和以往不同了,我們可得注意啊。”尹榮說道:“如果再將他當成一個書呆子,我們還會吃虧的。”
“司空大人,你說的沒有錯。”樊米道:“不如今夜到我家中稍事?”
“可,最好再叫上辛氏盡。”
二人約定,辛無左聽到後,趕緊去通報辛盡。
三大家族的管事者,多年以後重新聚在了一起。
……
辛氏正堂。
辛又和毛氏、杜氏、胡氏三位家主也在商討一些事情。
毛氏代表著辛邑的商戶階層,雖然不多,但是很重要。
辛又決定讓毛氏代理辛邑除了鹽、酒以外的所有生意,這樣的福利,讓毛氏家主不得不感嘆給的實在太多了!
杜氏則因為杜乾的關係,一開始就站在了辛又的這邊,而且辛邑天青酒的釀造,辛又也決定交給杜乾負責。
剩下的胡氏,則依舊在兩邊搖擺。
“我們胡氏只有十幾口人,都是以務農為生,最主要的是……我們的耕地,都在樊氏的下游。”
胡氏家主胡甬滿面的愁容。
辛又想讓這三家派出年輕的子弟,來鄉校學習文字、數學。
毛、杜兩家自然沒有問題,但是平氏卻為難了起來。
如果得罪了樊氏,他們明年可能連水都沒有。
“胡甬,你還沒被樊氏欺負夠嗎?”毛一道:“辛渠的水,明明是辛邑所有家族都能用的,為什麼每年都是他們樊氏先用,你們毛氏後用呢?”
“樊氏的人口,比我們胡氏多太多了!”胡甬道:“你們的田地不在一塊,你不知道我有多難。”
“要麼你們胡氏跟著我們毛氏做生意算了,將你們全部改成商戶。”毛一道。
“想得美!商人朝不保夕,還是我們農戶實在。”胡甬說道:“君子的好意,我胡甬豈能不知。只是我們胡氏有求於樊氏,要不然胡氏明年真的無法耕地了!”
辛又點了點頭,胡甬說的這些都是實情。
辛氏、樊氏和尹氏,就是靠著人口、地利來控制這些小家族。
辛渠是當年樊氏主導挖掘的一條溝渠,可以將青水引到辛嶺的陰面,讓那裡的田地得到灌溉。
同樣的,受到辛渠灌溉的家族,則要受到樊氏的控制。
畢竟他們處在辛渠的上游,誰敢違抗就拉閘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