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後也要去報備,將通行證歸還。
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出去過辛邑。
所以每次有人離開邑城,都會享受許多羨慕的目光。
“拉酒的車呢?”辛又問到。
“已經來了。”饔佐指了指遠處。
小五獨自趕著一輛牛車,牛車上裝著三個巨大的陶甕。
這種大肚小口的罐子,最適合運輸酒水了。
“君子,我已經裝滿了三甕天青酒了。”小五道。
小五的後面,還跟著一些辛邑的子弟,基本都是每日跟著辛又學寫字的那些人。
杜乾自然也在其中。
“杜乾,過來為我車右。”辛又道。
“是!”
杜乾打了個機靈,他是萬萬沒想到,如此的殊榮,竟然落在了他的頭上。
春秋時駕車的人,一般有三人。
中間為馭者,左邊為主尊之位,右側則是尊者的陪乘,一般都是尊者的心腹。
能成為邑大夫的車右,自然意味著得到了邑大夫的重視。
在此之前,杜氏從未有人能成為邑大夫的車右!
“哼,竟然讓小姓之人當車右,真是可笑啊。”
看到了這一幕,樊米搖了搖頭。
一旁的尹榮,也面露不悅:“這個杜乾真是個蠢貨,討好那個邑大夫辛又,能給他帶來什麼好處?”
“小五……”辛無左嘴角顫抖了一下:“你這是什麼意思啊!”
“嘿嘿,小五想投靠邑大夫,看看能不能混個小吏噹噹。”尹榮故意說道。
“他是叔伯養大的,竟然幫著辛又做事……”辛無左暗暗發狠,心中暗道:“想去浦邑?我讓你們哪都去不了!!!”
其餘的國人,都紛紛圍在辛又車隊的周圍,囑咐他們一路小心,更重要的是要將路上的見聞帶回來講給他們聽。
車隊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路面並不平坦,牛車搖搖晃晃,牛鈴不斷髮出清脆的聲音。
“君子,為什麼要做牛車呢?”杜乾扶著車軾問道:“我聽說貴人出行,不是都坐馬車嗎?”
在春秋之時,只有普通的國人才會坐大車,也就是牛車。
貴族都是乘坐馬車出行的,只不過馬車的檔次有高有低。
“……我們辛邑大夫,又被稱為牛車大夫。”辛又笑著說道:“祖上傳下來的規矩,世世代代都是乘坐牛車出行。”
“不愧是辛氏長公的後代,連乘坐車輛都有這麼多的規矩。”杜乾暗道。
辛又沒有再說什麼,而是專心的欣賞著一路的風景。
這就是春秋時代啊。
除了植被茂盛一些,這片土地和後世並沒有多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