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受到九年義務教育嚴格訓練出來的人,辛又深知學習的枯燥。
這些國人們,學習認字都是抱著好奇的心態來的。
等到他們的好奇心過去,沒有幾個人能堅持下來進行這種枯燥的學習。
畢竟沒有人能強迫他們,國人們也不會有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想法和覺悟。
所以要想將這些人留在課堂,必須給他們一些額外的甜頭。
辛又選擇的辦法,就是“講故事”。
“穆天子西遊?!”
眾人一聽就來了精神。
“話說這殷商之時,南海上有一座仙島,島上有一座山,喚作‘花果山’。這花果山中盡是各種鮮果,被一群猴子佔據。在此處已經不止多少年月……
“山上有一塊石頭,在天地初開之時,就立在這裡。
“這一日,這石頭突然綻放無盡光芒,天地亦為之暗淡……
“突然!一聲巨響,石頭炸裂,一隻猴子竟然從石頭當中蹦了出來!”
……
辛又講的故事,正是後世的“西遊記”。
不過他將西遊記的故事,完全改變。
變成了孫悟空護送周天子去西方,尋找西王母請求長生不老之藥的故事。
經典的故事,無論何時聽起來都很精彩。
何況在這個缺乏娛樂活動的辛邑。
春秋之時,可還沒有戲曲、小說這樣的娛樂專案啊。
果然,效果是槓槓的。
那些原本是來看熱鬧,亦或者向成米刺探情報的人,也情不自禁的被辛又的故事吸引住了。
等他們聽到孫悟空來到地府,向閻羅王索命之時,都屏住了呼吸,等著辛又繼續講吓去。
“好了,今日的時候不早了,故事就講到這裡吧。”辛又說到。
“君子!我們還不瞌睡,再給我們講一段吧!”
一位尹氏的子弟說道。
“你們還想聽嗎?”
“想!”
“當然想!”
眾人異口同聲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