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她第一天來了,第二天繼續過來,甚至成了習慣。
因為她有心海訣,可以偷師整個寶安堂。
比如現在,她蹲在耳門邊,幾個城外來的老農婦,推著獨輪車,要把農閒時漫山遍野挖的蒲公英、古油都、“老挖蒜”等,賣給寶安堂。
另一個藥童負責稱重,小羽負責記賬並付錢。
她看似在認真工作,事實上也的確很認真。
她心算能力極強,不用算盤,從不出錯。
可她同時進入心海訣狀態,聽後院爐火邊,張師兄教師弟們“天罡三十六法”——熬製藥湯的三十六種秘訣。
同樣在後院的丹藥房,四十歲的蔡藥“童”,手把手教師弟們搓藥丸子。
在堂屋左側的藥房,整整齊齊千個藥櫃,四五架木梯,七八個藥童爬上爬下,手腳麻利,拿著藥方在為病人配藥。
在藥房角落,還有一位李師兄,在為三個師弟講解“閔神醫切脈歌”。
嗯,閔神醫將切脈的基礎醫理編成歌訣,傳授給了“高階學徒”。
可以說,小羽表面上在處理藥材,她的醫學知識卻是每天都在快速增長。
她一天增長的知識,是普通藥童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勤奮苦學的效果。
但以上種種,只消耗小羽三四分心神,她將更多精力放在閔神醫身上。
閔神醫在為病人把脈,和往常一樣,輕輕在脈搏上點三下。
只點三下,不僅病人的自身症狀他全部知曉,連病人日常接觸的人、血脈關係較近的親戚是什麼情況,他統統瞭然於胸。
小羽關注的不是閔神醫神態動作,而是他點三下脈搏後,病人體內“氣”的反應!
閔神醫沒對任何學徒講解過“醫道異術”,但對病人的“病氣”和“生死之氣”,他並沒任何隱瞞。
他不僅直接說,自己看脈是在檢查病氣。
日常點撥高階學徒醫理知識時,他也明確要求學徒別按照固定方子給病人抓藥。
哪怕同樣的病症、同樣的病人,也可能情況不同,不能使用同樣的藥方抓藥。
關鍵是病氣!
而所謂“病氣”,就是人體陰陽二氣中的不平衡之氣。
簡而言之,人體陰陽二氣要平衡,五行之氣也要平衡,陰陽是主幹,五行為枝葉,讓陰陽五行不平衡的“氣”,就是病氣。
消除病氣,讓陰陽五行迴歸平衡,就能初步治療病症。
生病會導致陰陽五行之氣有所削弱,即便達到平衡,也只是病症消除,人也會因為陰陽五行之氣削弱而身體虛弱。
讓陰陽五行之氣重新充盈壯大,才能真正拔除病根、恢復健康。
這樣的醫理,寶安堂中高階學徒都知道。
甚至其他醫師也能滔滔不絕,說出一大段類似理論。
可關鍵是如何準確高效找準“病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