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迷 .,最快更新進擊的小地主最新章節!
“你這水車怕是要引來那些老傢伙的窺視,”大老爺對著山頂的蓄水池眯了眯眼,“反正是捂不住的,不若趁機賺他們一筆。”
葉箐箐眨眨眼:“怎麼賺?”
“這事便交由我來吧,”裴閏之牽過她的手,笑道:“先在石安城推行開來,再獻予瑜郡王做人情。”
大老爺自然知曉他結識郡王一事,水車遲早要造福廣大百姓,能上交給郡王是最好的,畢竟好來好去,雙方才能長久往來下去。
“你們自己看著辦就成,先說好,我只守在這石安城裡,外頭的事情不會插手。”大老爺斜睨一眼裴閏之。
不孝子都這麼大了,也不知替老父分擔工作,還在他面前如此不知輕重?“手怎麼了?在外頭拉拉扯扯成何體統!”
“……”葉箐箐默默抽回自己的爪子,大老爺怕是忍受不了別人秀恩愛哦,明明也時常當著小輩的面拉大夫人的手。
九里山的豐收震驚了整個石安城,如同童謠裡說的那樣,山地都能開墾水田,石頭裡還不蹦出個大冬瓜!
雖說在他們看見水車時,就隱隱覺得這事要成,但無論如何都沒有直接呈現眼前的結果驚人。
相比起吃瓜群眾的議論紛紛,九里山上的那群難民更為觸動,他們是全程參與其中的,用自己的雙手揮舞著鋤頭、拋灑著汗水。
如果說原來還抱有混日子的心思,這會看見了生活充滿盼頭,不免又有了源源的動力與希望。這其中就屬蔣結巴最為積極。
因為他天生大舌頭,到處找活計都被拒絕,那些東家嫌棄他說話不利索,做事又能好到哪裡去。便是在這群難民堆裡,也遭到過嘲笑呢,姓蔣又不會講,白白糟蹋了這個姓氏之類的話層出不窮。
西南那邊尚未爆發戰爭之時,他守著幾畝田地,埋頭苦幹,倒也能養活一家人。可惜後來戰火肆虐,他不得不跟著村裡人一塊搬遷。
那段日子真是苦啊,家裡兩個孩子一個老母親,一年到頭本就沒有什麼餘錢。如今惶惶然上路,途中吃什麼喝什麼?何況又不知搬到何方,沒有目的地沒有希望,心裡空落落的。
孩子他娘受不了苦,奔回孃家去了,竟是狠心撇下兩個幼兒不管。蔣結巴偷偷抹了兩回淚,心裡也不怨她,是自己沒本事。
他咬緊牙關,硬是帶著兩個孩子和老母親,一同來到了石安城,原本也沒打算走這麼遠,可惜那會兒戰爭連連失利,損失兩城民心渙散,大家都恨不能走得越遠越好。
到了這裡他們已經跟乞丐無異,衣衫襤褸食不果腹,他打起精神四處尋找活計,只要能混口飯吃,做什麼都行。然而這時候找活的人多了去,他一個大舌頭,如何比得過人家?
在他以為自己一家子挨不過那個冬天之時,裴家少夫人的召集拯救了他。生活突然迎來了一個大大的轉機,不僅有的吃有的住,老孃生病了還給治!上哪去找這等好事?
與此同時,他手頭還有了存銀,九里山開荒之後,李管事給大夥發了工錢。他捏著這一兩多銀子,跟裴家少夫人簽下了長工契,每個月在這耕田都有月錢,過日子不成問題。
如今看著田地裡收起來的一麻袋一麻袋稻穀,堆積起來跟小山似的,蔣結巴心裡一陣火熱。照這樣下去,早晚會擁有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一個小屋,才算一個完整的家。
即便孩子他娘跑了,他自己依然可以把兩個兒子撫養成人,何況大洛不是已經把失守城池重新佔領回來了嗎!也許……戰爭就要結束了呢,他還能回去,找回自己的土地、家鄉。
事情正如許多人盼望的那樣——在寒冬來臨之際,敵國舉旗投降。再次對大洛府首稱臣,每年上貢,歷時三四年的戰爭終於結束了!
敵軍雖有備而來,一開始確實被打個措手不及,然大洛泱泱大國,後方儲備力量堅實,豈會輕易被一個小鍋吞併。即便內部權力更迭,朝廷動盪,但外敵當前,自然先合力抗之。
此次議和,大洛許多人心有不甘,認為應趁勝追擊,給敵國一個大大的教訓,看他們還敢不敢輕易惹是生非。
然而想法雖好,事實卻不允許他們這麼做。敵國因為軍需物資跟不上,不得不撤軍,那洛又何嘗不是。連年征戰,虧損幾多,那是怎樣一筆天文數字的賬。
各地儲備的糧倉早就被搬空了,若是不修生養息,再來個天災人禍,百姓何以為渡?
太平才能迎來盛世,百姓們無不渴望安穩的日子,這會兒戰事一歇,舉國同歡。最開心的莫過於那些流落他鄉的人們,還有那些被招去徵兵的人家。
一將功成萬骨枯,沙場上刀槍無眼,親人可快些回來吧!
每個人都在期待著,裴家自然也不例外,二夫人和秦氏幾乎整夜不合眼。她們許久未曾收到書信了,都不知裴均之是否平安。
“聽說有些人會被留在那邊守城呢,”二夫人有些坐立難安,皺眉道:“也不知道均之是在哪位將領手下。”
“守城也沒關係,只要人還好好的就行。”秦氏揪著手帕,兩眼發直,“奶孃表兄鄰居的兒子,來信說她表兄的兒子戰死沙場的呢……聽說一場仗打下來,死個一千人都算大事。”
“呸呸呸,能不能說點吉利的?”二夫人對這話可不愛聽,瞪眼道:“你那奶孃會不會說話?她表兄家發生了不好的事,還巴巴跑來告訴你!”
被罵了的秦氏回過神,“是我魔障了。”說完又低著頭髮愣。
二夫人對她精神恍惚的樣子搖搖頭,嘆道:“你也別想太多,好好帶著孩子吧,均之會回來的。”
家裡這麼多兄弟呢,即便邵之是個芝麻官,說不上什麼話,但他們家就是砸錢也要把均之給挖回來,哪能容許兒子在外受苦。
隨後一個月,城裡許多在外征戰的人陸陸續續回來。幾家歡喜幾家愁,那些接到親人歸來的自然無比開心,放鞭炮、酬神明,感謝天感謝地。
而尚未等到親屬回來的,整個心都是糾結而期盼的,不知道他是否安好,是否正在趕回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