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興所擔心的,只有今年夏天的轉校問題,哪怕是父母早就有了心理準備,那份決心也絕不是那麼容易做出來的。
好在這一次來,董娟準備拿出來兩天的時間來說服一家之主王美芬。
甚至來前都打算好了,即使上班期間也緊跟著寸步不離,就是為了幫王美芬完完全全的解開那個不捨的心結。
考試後的第三天,王美芬、董娟就帶著二興回了一趟老家。
也正如之前所料,王傳文並沒有太多堅持,就答應了燕京一行,只是他堅持要回來過年。
最後商量的結果是,年前王美芬、楊運喜夫婦,會趕去燕京接老爺子回春城老家。
當然董娟前兩天的公關也收到了效果,關於二興在春城上完四年級就轉學的事情,王美芬那邊基本上算是同意了。
其實最具說服力的,還不是董娟的苦苦相勸,而是得益於二興獲得的那份鐵路文工團的聘用書。
還是一個毛孩子呢,就有機會成為國家級文藝團體的正式職工,不僅意味著他將來發展有的了著落,也間接地讓他們父母二人在機車廠的被重視程度得到了巨大提升。
最顯著的變化是,年中就要開始統計的新樓房分配問題,在廠裡得到這個訊息的第二天就起了作用。
工廠住宅科不僅馬上答應提升楊家人的分配名額許可權,樓房地址的選擇也被許諾可以隨便挑,並且馬上就能實現兌現。
出人意料的是,在二興的背後鼓動下,楊家既沒有選擇最西邊的三宿舍,也沒有選擇東門外的所謂“幹部家屬區”,而是給出了第三選擇。
這一批的新樓房,共有三處位置的九棟樓,其中七棟分落在上述兩個宿舍。
另兩棟新樓,被建在了東門一里地之外繁華商業區的一塊三角地。
機車廠原有的那一塊區域土地的使用權,是市政府後來徵用工廠用地建設商業區之後剩下的“邊角料”,剛好位於小商品批發市場和春城第二百貨大樓之間的偏隅之地。
並且那個位置只有一個出口,又由於周邊全是市場的嘈雜,不僅進出很不方便,去廠裡上班還要穿過一個人流擁擠的小型早市。
尤其是早上的上班點,賣菜的臨時攤位會把整條街都堵得嚴嚴實實,甭說腳踏車了,連走路透過都得磨蹭半天。
所以,儘管那裡地處春城最繁華的西部中心商業區,但廠裡的職工沒有一個願意搬去那個地方。
可二興是過來人心裡有數啊,不到1990年,那裡就會因為商業區需要擴大經營範圍,隨後市裡的規劃,最終還是佔用了機車廠僅剩的那兩棟家屬樓的位置。
因而1984年,由於工齡排序最低的104戶普通職工新住戶,因為那一次市裡後續的搬遷,不僅家家獲得了兩套房,而且遷往的新房是在更東邊的老城區。
雖然搬去了那裡上班更遠了,卻因為緊挨著市級重點高中以及商業區的整體東移,不僅成為了學區房,在進入了2000年之後,更是成為了春城房價最貴的區域。
特別是後來到了市場房價最高的2015年,一宿舍的住房市場價才每平方一萬出頭,那個位置卻是達到了三萬的全市最高價。
更重要的是,王傳文此時的戶口還在九宿舍呢,按照他解放前的工作資歷,是有資格多要一個分房名額的。
即使他的個人戶口只能享受最低的平方數,但以後搬遷的話就又多出來了兩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