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年,冀州,鄴城,州牧府。
會議大廳內,氣氛凝重得如同即將落下暴雨的天空。
袁紹麾下將領和謀士們分坐兩側,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嚴肅的神情,因為他們知道,公孫瓚南下復仇,一場惡戰在所難免,雖然早有預料,但還是讓人壓抑。
袁紹坐在主位上,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然後緩緩開口:“諸位,公孫瓚因他弟弟之死,暴怒南下,欲與我決一死戰。今日召集諸位,便是商議應對之策。”
首先站出來的是謀士田豐:“主公,公孫瓚此次南下,其白馬義從乃是勁敵。但他們長途奔襲,人困馬乏。我們可先堅守不出,派小股部隊騷擾他們的糧道,待其士氣低落、糧草匱乏之時,再出兵迎擊,必能大獲全勝。”
袁紹皺了皺眉頭,對這種略顯保守的策略不太滿意。
這時,沮授也站了起來,“主公,元皓先生所言甚是。那公孫瓚性急且剛愎自用,只要我們堅守不出,他必定會急躁冒進。而且,我們可在各地散佈謠言,說幽州有叛亂之憂,公孫瓚後方不穩,他必然會分心。”
“嗯。”袁紹微微點頭,不過還是沒有表態。
淳于瓊站了出來,大聲說道:“主公,何必如此麻煩。那公孫瓚雖有白馬義從,但我淳于瓊願率本部人馬,與他正面一戰。我就不信,他能敵得過我的大刀。”
顏良的義弟文丑,也是跟著附和道:“主公,淳于將軍說得對。我們河北軍兵強馬壯,難道還怕了公孫瓚不成?讓我們直接出兵,殺他個片甲不留。”
袁紹看著淳于瓊和文丑,這兩位軍中的將領,心中有些動搖。他轉頭看向逢紀,“元圖,你有何看法?”
逢紀思索片刻說道:“主公,公孫瓚此番南下,必定抱著必死之心。我們不可輕敵。可先按照田先生和沮先生的策略,堅守為主,同時整軍備戰。一旦有合適的時機,再讓淳于瓊將軍帶兵出擊,定能一舉破敵。”
袁紹聽了逢紀的話,輕輕敲擊著扶手,思考著各種策略的利弊。而我們的公子袁熙,則繼續潛水中。
這時,袁熙派系的許攸站了出來,“主公,我有一計。公孫瓚急於復仇,我們可佯裝敗退,引他深入我軍腹地,然後設下埋伏,四面合圍,將他困死其中。”
袁紹的眼睛一亮,這個計策聽起來很有吸引力。
就在眾人各抒己見的時候,袁譚派系的郭圖站了起來,“主公,公孫瓚此次南下,是為了他弟弟公**之死。我們也可在這方面做文章,派人去與他談判,許以厚利,或許能避免這場大戰。雖然公**已死,但我們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出補償,讓公孫瓚的怒火平息一些。”
袁紹先是點了點頭,隨即又搖了搖頭,“公孫瓚此人性情剛烈,他此時滿心都是仇恨,談判恐怕難以奏效。不過,這也不失為一個備用之策,可以一起並行。”
見眾人不再言語,袁紹又看向了次子袁熙,“顯奕,你有什麼看法。這次紛爭可是有你的一份。”
袁熙不好意思撓了撓頭,然後正色說道。“穩妥起見,逢先生策略最為合適,其他可輔之而行。”
袁紹點了點頭,最後站起身來,他的目光堅定,“諸位,公孫瓚雖來勢洶洶,但我袁紹也不是好惹的。我們就按照逢先生他們的建議,先堅守不出,騷擾其糧道,同時整軍備戰。一旦時機成熟,便由淳于瓊帶領,顏良、文丑二位將軍,率主力出擊,給公孫瓚致命一擊。”
將領和謀士們紛紛起身高呼道:“主公英明!”
袁紹看著眾人,心中燃起一股鬥志。
他知道,這場與公孫瓚的大戰,將是決定河北歸屬的關鍵之戰。他必須全力以赴,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