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年。
袁紹的營帳內瀰漫著緊張的氣氛,大戰即將與公孫瓚展開,袁紹坐在案前,眉頭緊皺。他提起筆,迅速寫了一封書信,命信使快馬加鞭送往陳留的袁熙處。
在陳留,袁熙正與曹昂在庭院中對飲。庭院裡的梅花樹開得正盛,白色的花瓣隨風飄落,宛如一場花雨。兩人的桌上擺滿了美酒佳餚,氣氛融洽。
“顯奕,今日這酒真是暢快。”曹昂端起酒杯笑道。
袁熙也笑著回應:“是啊,與子修一起飲酒,實乃人生一樂事。”
就在這時,張紘衝進庭院,“公子,主公來信。”
袁熙接過信,展開一看,臉色瞬間變得凝重。信中袁紹告知他與公孫瓚開戰在即,讓他火速返回河北。
袁熙站起身來,對曹昂歉意說道:“子修,我父親與公孫瓚開戰在即,我必須馬上返回鄴城。”
曹昂也站起身,他理解地點點頭,“顯奕,此乃大事,你速去便是。你我日後定還有機會再聚。”
袁熙匆匆收拾行裝,帶著許褚、趙雲、徐晃、張遼等人,糾集自己的兵馬後,便揮兵向北開拔。
而在濮陽,袁熙的夫人高月正在府中刺繡。
她的繡架上是一幅未完成的山水圖,她專注地穿針引線,偶爾抬頭望向窗外,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在另一處住所,那位弘農王妃正對著鏡子梳妝。
她有著絕美的容顏,手中拿著一把精緻的梳子,慢慢地梳理著自己如瀑的長髮。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此時。袁熙心中滿是對即將到來的戰爭的擔憂,根本無暇顧及去看望在濮陽的,夫人高月和弘農王妃。
他日夜兼程,路過的城鎮和村莊在他的馬蹄下迅速後退。但他依然不斷催促著,胯下戰馬加快速度。
終於,袁熙趕到了鄴城。鄴城的城牆上站滿了士兵,城門口的守衛看到袁熙歸來,紛紛行禮。
袁熙進入城中,直奔袁紹的州牧府。他走進大廳時,正看到袁紹正對著地圖沉思。
“父親,我回來了。”袁熙微微行禮說道。
袁紹抬起頭,看著袁熙,微微點頭,“回來就好。公孫瓚此次來勢洶洶,我們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
看了眼冀州地圖,袁熙堅定地說:“父親放心,我願為父親衝鋒陷陣,定要讓公孫瓚有來無回。”
袁紹拍了拍袁熙肩膀,“好,我兒有此決心,甚好。”
此時,在濮陽的高月還在等待著袁熙的歸來,她不知道戰爭的陰雲已經籠罩在袁家的上空,她只是靜靜地繡著那幅山水圖,心中滿是對袁熙的思念。而那位弘農王妃,也在自己的住所裡,望著北方,眼中帶著一絲憂慮,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將會在這場戰爭中發生怎樣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