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然心裡極為不忍,然而除一賊而令天下太平,靖康國安,也是值得的,只是不知為何,揣上了匕首,卻下定不了決心。
刺還是放棄?
李虎喊了狄寶,又帶著他去喊自己的弟弟妹妹們。
按說一群懶孩子,起與不起又能怎麼樣,然而大夥全被轟了起來,是一陣呼天喊地,抹眼淚揩鼻涕。
照料他們的健婦卻習以為常。
狄阿鳥家素有家規,五歲以上,早上不晨練的孩子一天沒飯吃。
他們排成一串,哪怕流著哈喇子,打著瞌睡,卻在似睡似醒間唱著歌邁步:“小小好兒郎,晨起常習武,飯後勤讀書,能吟詩歌,還要能挽長弓,嗚哇嗚哇嗚……”
王威又是一陣於心不忍。
只是他能記起來,他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祖父望孫成龍,他五歲起,也是被擰起來,習武讀書。
只是那是因為自己是家裡的獨苗,祖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自己身上。
想到這兒,他就一陣難過。
自己留在東夏,等於音訊全消,祖父可曾知道自己並沒有戰死沙場?
年齡那麼大的人了,該怎麼在喪子之痛之後,再品嚐喪孫之痛呢?要是能把訊息送到,讓他放心,讓他自己在東夏忍辱負重……
想著、想著,淚水不自覺下來。
李虎問他,被他掩飾了,還以為他見不得自己揪阿弟們起床,便與他說:“阿爸並不是定要逼他們早早習武讀書,只是小的時候最易養成好習慣,,有了好習慣,長大了就不會好逸惡勞。”
王威忍不住說:“要是他們個個成才,只怕對你不利。”
李虎好半天沒反應過來。
良久,他才意識到王威在說什麼,不由哈哈大笑說:“兄弟之間比立功,比立德,比立言,這是再好不過的了,把兄弟們養成蠢豬,一旦國家有事,君父有憂,誰可分擔?都是一家人,阿爸的寶座落到誰頭上,都比兄弟均不堪用,落到外人頭上好。”
王威沒想到他坦然到這種程度,大吃一驚道:“殿下心中無私呀。”
李虎則警告說:“王威,你是武人,若心思過重,缺乏直往之勇氣,定無所成。”
王威申辯說:“殿下。武將也可多謀。”
李虎笑笑。
文武之間的關係,還有阿爸給的定夏劍更有啟發意義嗎?
他大步流星往前走,王威小步輕挪,心裡不由一陣自慚形穢……
直來直往,堅守正義,不正是武將應有的品質嗎?
提醒李虎不能讓他的兄弟太聰明太能幹?不是一種挑撥離間的陰暗心理作祟?陰謀刺殺這位該稱為叔父的君王,豈不是又是一種陰暗心理作祟?
但是,不靠刺殺?誰能在戰場上正面戰勝他父子呢?
王威真的缺乏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