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幾人仍然留在這裡,將牛牽走,看著下人將油桶裡被擠壓成餅的豆渣餅搬出來。
這豆餅被壓實了,裹著豆餅的白布上也全是油脂。
敲碎豆餅捻在手裡,豆渣上卻看不到油星,抓了一把送到牛那邊,牛舌頭一伸就全舔進口中。
夏長衍點頭道:“如此,便是與豆腐一般,豆子並無浪費。
只是出油不足兩成,還不能大批次製作豆油。”
沈城道:“今年不成,來年便可以了,曲轅犁推廣出去,咱北方大豆產量便不止翻一番。
南方的水稻、小麥產量,全可以翻番。”
周生也道:“王爺,咱們也可以從北地多買些耕牛,也不愁養不活了。”
沈城點頭:“豈止是牛,家家戶戶也不愁養不起孩子了。國庫也得了稅收,糧倉也能裝滿。”
林半夏聽著他們從大豆產量增加到養孩子的舉一反三,也佩服得了不得。
看來當官的人都得有一定腦洞。
王府的飯菜向來做得精緻,有了豆油,這精緻之上就又添了花樣。
果然有林半夏提議的煎雞蛋,其它的還是以往中規中矩得那些。
許管家說,廚房還要以豆油試驗新品菜餚,過關了才敢呈送上來。
其實豆油炒菜是沒有肉炒的菜香的,但在價錢上看,豆油要比肉便宜很多。
本來是食不言寢不語的,但是吃飯時候,夏長衍還是和沈城、周生研究起豆油的價格如何定位才好。
“大豆本身不值錢,但是榨油的機器耗費生鐵頗多,製作也不易。
這些若算到成本上,還要看榨油機器的使用時間。”
周生先說道,“粉碎、定型、壓榨,一共是三個機器,後一種製作時候還頗費人工。
且壓榨豆油時人力不足,還需要牲口推動,這些都要考慮到成本中。”
沈城沉吟道:“鐵質機器成本高,但若是以木製做,以石錘打壓,也可降低成本。”
沈城拿著自己的筷子在桌面簡單搭了下,是應用了槓桿原理。
周生也點點頭:“也可以以撞鐘的構造,以重木撞擊。”
果然古法壓榨是存在的,只要給個構想,這些古人們的智慧完全不輸於現代人。
林半夏等著他們討論了一陣之後才說道:“我還有個想法,以後,可以在村子裡搞個集中養殖。”
“哦,可是豆餅養殖?”夏長衍感興趣道。
“對。豆餅雖然咱們人也可以吃,但是有大豆豆腐吃,就沒必要非得吃豆餅了。
以後開了豆油作坊,每天裡出的豆餅也不是小數。
集中開辦個養殖場,養殖雞或者豬如何?”
沈城問道:“如何集中?”
林半夏早想過了:“肉雞和蛋雞分別圈飼,專門場地,專門飼料,專人養殖。
可以透過計算肉雞出欄、蛋雞產蛋時間所需要的飼料,來配套榨油作坊周邊可養雞數量。”
“圈養?”周生眼睛一亮,“《越國雜記》上說,越王勾踐就有座‘雞山’,曾殺雞以慰勞前線士兵。
既然是‘雞山’,還能慰勞士兵,養雞數量必然不少。
林鄉君意思是效仿越王圈山,不足之術以豆餅飼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