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
“在哪見過?”
“我現在看的《水果籃》裡就有,還有神話故事裡也有。”
“在這些作品裡青萍果說的是什麼?”
“說的是男女同學間找物件的事。”
“你見過學生找物件嗎?”
“見過。”
“在哪見過?”
“我去沙漠公園玩看見你們中學的男女同學在一起。”
“喜樂,這就是你常聽說的青春期。青春期男女同學過早找物件的結果,就像農林科果園裡的青萍果一樣。”
“爸爸,我又不找物件你給我說這些幹啥?”兒子不好意思地說。
“你小學不找物件並不意味著到中學不找。關鍵你要對青春期有個正確的認識。爸爸現在給你說說青春期的問題。”我說道,“人是感情的動物;青春期感情會有個大爆,其能量會讓你對生活有了更多的目標,也抱括男女同學間的追逐。像《水果籃》中的那些男女生,他們也像你們一樣,對同桌女同學過了分界線越打越輕,都屬青春期心理。”
“爸爸,過分界線越打越輕也是青春期心理?”兒子急促地問。
“是的。”
“那我變壞了?”兒子慌慌地說。
“誰說的。”
“《水果籃》中的大人罵那些學生不要臉。”
“喜樂,那些說孩子‘不要臉’的人關健是不懂教育。人生的路很長,美好的東西不一定馬上就要擁有。中學生找物件如同你在農林科撿到的那顆青萍果,雖然開始你們搶著去撿獲,但到最後卻被拋棄。”
“爸爸,我好像明白點啥了。”
“明白點就好。青春的力量是強大的,但它有可能讓人前進,也可能讓人後退。”
“爸爸,這就是你給我講的故事。”
“對。這就是我給你講的故事。”
“這叫啥故事,白讓我高興了一陣。”
青春期教育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凡孩子過了十歲,就會常常舉著胳膊向別人展示自己的肌肉,其實他的股肉一點線條都沒有,而這種舉動正是青春期的開始。
晚上睡覺,王喜樂說他的下體有點疼,我一看外皮發炎了。我看這是個關於青春生理教育的最好機會,於是邊用熱水給兒子消炎,邊對他進行了第一青春期教育。
幾天後,王喜樂參加了四年級結束的期末考試。這次考試王喜樂可以用滿堂彩來形容,拿到考試結果的那天他說道:“爸爸,我英語其實應考98分才對。全懶齊鵬。”
“怎麼能懶齊鵬呢?”我不解地問。
“英語口語對話時,我覺得齊鵬弱一點就從簡單處說。沒想到,齊鵬卡殼了,弄得我簡單也不是難也不是,最後被扣了3分。要是早知道這樣,我一開始就往難說。”
“喜樂,沒想到你這學期進步這麼大,爸爸太佩服你了。”
我的話是從心底裡說出的,因為這學期王喜樂執行一小時學習制度情況比較好,這說明他在那一小時間裡能主動集中注意力幹一些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