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在龔樰的眼神暗示下,也不再多言,兩人離開了酒店後,坐著車駛向了《明報》大樓。
金鏞所在的辦公室在大廈最頂層,郭崇元敲了敲門,就聽裡面傳來“請進”的聲音。
推門而入,方言看到了一身西裝革履的金鏞,邊上的沙發還坐著一個戴眼鏡的男人。
“久仰先生大名,今日終於得見一二。”
“哈哈,方生,我也一樣,能見到你,真是三生有幸啊。”
金鏞讓他稱呼自己“查先生”,“平時大家都這麼叫我,當然,也有人叫我‘金先生’,但是叫‘金先生’,一般我都不理他們。”隨後,又介紹起身邊的這位:“他是我的摯友,黃蘸。”
“幸會幸會。”
兩人握手,相互打量。
黃蘸眯著眼,咧著嘴,一副嬉皮笑臉、玩世不恭的模樣,但絲毫沒有讓人覺得不學無術。
畢竟,這位是跟喬語、莊奴並稱“詞壇三傑”,又懂詞曲,又懂,多才多藝。
“黃先生的大名,我也是聽過的。”
方言笑了笑。
“方生聽說過我?”
黃蘸倍感意外道:“可是我從來都沒有去過內地,你又是從何得知呢?該不會是八卦雜誌吧?”
方言道:“《我的中國心》是黃先生填詞的吧?”
黃蘸恍然大悟,自己為張明敏創作的《我的中國心》,因為登上春晚,如今在內地廣為傳唱。
方言笑道:“我當時也是春晚創作組一員,這首《我的中國心》就是我提議選入春晚節目。”
“竟還有此事!”
黃蘸和金鏞互看一眼,隨即哈哈大笑起來,“照這麼說的話,可真的是太有緣分了!”
“可不是嘛。”方言收斂笑容。
“既然如此,那我們必須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場!”黃蘸興沖沖道。
金鏞搖了搖頭:“說好了今天是煮茶論英雄,你看我這茶都準備好了。”
方言餘光一瞥,就見桌上的茶具一應俱全,煮水的紫砂壺壺口漸漸地冒出熱氣。
黃蘸嘆了口氣:“可惜了,如果古兄還在世的話,我們現在就該是煮酒論英雄了!”
此話一出,金鏞眼神黯然,方言也不無遺憾道:“未能和古大俠見上一面,不失為一件憾事。”
黃蘸注意到氣氛不對勁,急忙把話題又轉移到方言身上。
“我一開始也是從香江小報上看到方先生的大名。”
“完全沒有想到方先生年紀輕輕,就有如此大才,通,通文學,通詩歌,通散文,還在學術上也有這麼深的造詣,一本《槍炮、病毒與鋼鐵》,我看過以後,真的是驚為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