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雪從包裡,拿出隨身攜帶的書。
「能借我看一看嗎?」
陳若曦接過手,饒有興趣地翻閱起來。……
過了15分鐘左右,接風宴正式開始。
陳若曦剛看了個開頭,就被情節深深吸引,問道:「已經在美國開賣了對嗎?」
方言點頭說:「有一兩個月了吧。」
「是嘛,那我可要買一本,好好地讀一讀。」江楠一開口,在場不少人也紛紛地響應。
方言莫名地有一種天橋賣藝的感覺。
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而陳若曦不但要捧個錢場,還要幫著宣傳,既向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的成員們推薦,也要在《華僑日報》等報紙上,點評這本書。
「那敢情好啊!」
「謝謝,謝謝陳女士!」
方言一聽《拯救大兵瑞恩》會出現在華僑華人海外創辦的報紙上,心裡又驚又喜。
正愁著該如何在美國開啟局面,這不就來了嘛
,真的是瞌睡了,都有人來送枕頭。
「不用客氣,舉手之勞。」
陳若曦告訴他,自己在美國生活了這麼多年,得出了個體會,那就是「一個作家,一個藝術家,第一要有祖國,第二要有世界。」
「您說的一點也不錯,第一要有祖國,第二要有世界!」方言舉起酒杯,邀眾人乾杯。
「乾杯!」
在歡聲笑語中,舉杯相敬,碰杯的瞬間洋溢著情誼,整個餐館裡充滿和睦愉快的氣息。
兩天後,《華僑日報》上率先登出了《拯救大兵瑞恩》的點評,同時還附上了方言的簡介,年紀輕輕,就擁有著一連串耀眼的頭銜。
一下子,就引起了讀者們的廣泛關注。
接著,同樣在舊金山的《北美日報》、《亞洲人週報》也紛紛捧場,高度評價了方言和《拯救大兵瑞恩》,向華人華僑推薦這本書。
在舊金山的華人數量有幾十萬,《拯救大兵瑞恩》在圈子裡,漸漸地傳開,甚至於舊金山華語廣播電臺,把這種現象當新聞來報道。
一經宣傳和曝光,銷量隨之上漲。
而此時,方言早已離開了舊金山,途經過丹佛等城市,每一次,都有當地的華人組織招待,《拯救大兵瑞恩》都會登上當地的華文報紙。
就像在巡迴演唱會上推廣專輯般,每到一座城市,就把宣傳到那座城市。
掙錢嘛,不寒磣!
很快地,即便方言沒去過的城市,《拯救大兵瑞恩》也在華人圈子裡流傳開來,像西雅圖的《西華報》,紐約的《中報》、《華語快報》等華文報,相繼地替方言免費做宣傳。
銷量一高,不少地方的書店開始缺貨。
隨後,蘭登書屋接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電話,接聽員一臉茫然,《拯救大兵瑞恩》?
還是華夏人寫的?!
今天可不是愚人節!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