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裁縫鋪,韓躍民就有說不完的話。
自從燕京臺春晚火了之後,劉小慶同款的紅襯衫,自然成了今年最時髦潮流的款式。
搶手無比,幾乎賣得快要斷貨了。
除夕將至,也沒辦法到閔建和粵東去進布料,但好在在哄搶當中,價格水漲船高。
即便外匯券,從友誼商店、華僑商店等地方高價買布料,依舊有賺頭,連帶著襪子生意也跟著火爆,火到織襪機都快乾冒煙了。
說話間,就見他提溜出個鼓囊囊的袋子。
方言掃了一眼袋口,裡面裝著一捆捆的大團結,這些全都是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分紅。
“巖子,你點一點。”
韓躍民好奇地問到,算上這筆錢,距離買下歷史博物館的9000多幅字畫,還差多少。
如果不夠的話,可以找自己借錢。
“不用,姐夫,已經足夠了。”
方言笑道:“我託您辦的另外一件事,辦得怎麼樣?”
韓躍民點頭說:“我已經跟店裡的人都交代過了,在大年三十那一天,每個人給中央臺的’點播熱線‘,至少打兩次電話,點名讓李谷壹老師唱《貝加爾湖畔》跟《鄉戀》。”
“姐夫,還不夠,麻煩他們多打一通,點播個鄧麗筠的歌,比如《甜蜜蜜》之類的。”
“鄧麗筠?這能行嗎,這可是禁歌!”
“就因為是性質更嚴重的禁歌,才能顯得《貝加爾湖畔》、《鄉戀》不那麼嚴重啊。”
方言道:“魯迅先生說的好,華夏人最喜歡折中,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
2月12號,大年三十。
中央臺的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正式和全國觀眾見面,在一個600平米大小的演播室裡,現場坐著200名觀眾,除了領導、嘉賓以外,演員、工作人員等人加起來,超過60人。
此時,黃一鶴在臺後,忙前忙後。
王楓和鄧在君坐在臺前的桌子上,目光一齊地投向了放置了4部電話的互動區域。
每接一個電話,工作人員就會寫個條子。
每隔一會兒,就會端一盤條子給黃一鶴、鄧在君,由他們決定要選哪一個幸運的觀眾。
臺上,一個節目接一個節目地表演。
臺下,接聽員被打得手忙腳亂,四部熱線電話從第一個電話響起,就一直都沒有停過。
而在所有來電裡,《貝加爾湖畔》和《鄉戀》,頻頻被觀眾點播,紙條足足積累了2盤。
“黃導,這已經是第三盤了。”
工作人員端著盤子,跑了過來。
“還是點名要聽《貝加爾湖畔》、《鄉戀》?”黃一鶴見狀,眉頭擰成了一團。
“黃導,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