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10月3日,龔樰終究帶上了買來的畫,和趙靜、章瑜一同踏上回滬市的火車。
臨別之前,偷偷地往方言手上塞了封信,再三叮囑他一定要給自己寫回信。
7天之內!
方言坐在公交車上,在回南鑼鼓巷的路上,拆開信封,定睛一瞧。
白紙上面,就寫了個大大的“您”。
夕陽的餘暉透過車窗,照在他的笑臉上。
猜也不用猜,這便是“心上有你”。
或者叫“你在我心上”,要追溯起來的話,還要追溯到錢鍾書和楊絳的故事。
當時,楊絳給錢鍾書的信上,寫了一個“慫”字,以為能難住錢鍾書。
沒想到,錢鍾書立馬就看出,這是在問他“心上有幾個人”,於是在回信的時候,同樣只寫了一個字,便是這個“您”。
當然,給龔樰的回信,不可能寫個“慫”。
方言把信摺疊收好,看向窗外。
晚風,輕輕地吹拂著頭髮。
一直吹到他從火車站,回到家裡。
整個人坐在桌前,在紙上寫了個“呂”。
這是很粗,呸,很直白的回應。
兩個口,就是吻。
想要騷氣,不,文雅一點,就得這麼來,“于山於海,於水於濱,雙木非林,田下有心。”
然後想要吊足胃口,不能寫後半句的“飲之以雨,炊之以薪,家中有女,馬上無鄰”。
而是寫上“下半句,見到你,當面說”。
就是要斷一下!
畢竟,自己身為大作家,斷個章,很合理吧!
把紙放進信封裡,貼上郵票,明天去什剎海體校參觀的時候,順便去寄個信。
方言深呼吸了幾口氣,把注意力重新轉移到《黃飛鴻》上,腦海裡不住地迴盪著——
方小將,你忘了恩師沈雁氷的大願了嘛!
一刻也不敢忘啊!
…………
新婚夫婦第一次回孃家,叫“回門”。
通常都會在第三天,這是婚禮的最後一道程式,也是一段婚姻正式開始的起點。
楊霞一大清早,就開始忙活起來,準備了一桌的菜,好吃好喝地招待方紅和韓躍民。
餐桌上,其樂融融,氣氛融洽。
“巖子,我準備過兩天就去粵東。”
韓躍民和小舅子碰了杯酒。
楊霞詫異不已:“怎麼好好地,突然就要去粵東?”
“姐夫這是要參加秋季廣交會。”
方言耐心地解釋了一番。
“巖子,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韓躍民自從在高第街被小舅子開悟了以後,準備上廣交會,好好開一開眼界。
如果能淘到電子提機,或者電子縫紉機,對自己而言,那可是大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