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方老師的排面,必須拉滿!
………………
到湘南電影廠的路上,龔樰從郭保昌的口中,大致瞭解了青年攝製組的來龍去脈。
既然方老師、郭保昌這麼認可章藝謀他們的能力,魏綜萬也放下心中的疑慮。
吉普車停在招待所,一行人從車上下來,到前臺出示介紹信等證件。
龔樰領到鑰匙,走向自己的房間,這回不住在方言的隔壁,而是斜對門的位置。
此時,房間的大門敞開著,但凡在走廊上往來的人,都能隱約地聽到聊天的內容。
聊的,基本上是文學。
“這兩天,已經有好幾撥人來找方老師,全都是湘南的作家和編輯。”
“現在在屋裡的倆人,一位是《芙蓉鎮》作者,古樺,還有一位,叫韓少恭,好像是當地期刊的編輯。”
聽著郭保昌的介紹,龔樰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在路過的時候,偷瞄了幾眼。
就見方言拿著搪瓷杯,喝了口水,面向韓少恭和古樺說:
“嚴格地講,如果按體裁來劃分,《那山那人那狗》算作是散文。”
“如果按型別來劃分,該是湘西地域的鄉土文學……”
“至於到底算不算純文學,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我覺得是!”
古樺說:“無論是父子之間的感情,還是工作與家庭的矛盾,毫無疑問,都直指人本的問題。”
韓少恭說:“我倒覺得,不管是不是純文學,都不影響這是篇極好的,前前後後,我看了不下7次,每一次都被裡面的湘西的風土民俗所吸引。”
“少恭說到點子上了,相比於被稱作‘純文學’,我更希望稱之為‘民俗風情’。”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民俗風情?”
韓少恭和古樺面面相覷,不禁驚呼。
不遠處的龔樰聽到動靜,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悄悄地來到門邊,望了眼方言的房間。
“不錯。”
“叢文先生和汪老都曾跟我講過類似的話,風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作的生活抒情詩。”
“所以,能在《邊城》和《受戒》裡,感覺到很強烈的民俗風土人情的詩意……”
方言笑道:“我的《那山那人那狗》,也是深受他們的影響。”
韓少恭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邊城》和《受戒》,一會兒想到了翠翠和儺送,一會兒想到了明海和小英子。
作為和尚的明海,和身為少女的小英子,傾蓋如故,萌生懵懂情愫,他們月下許願,共數流螢,沒有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沒有執子之手的海誓山盟,汪曾其把這一段逾越禁忌的愛情,融入山水之中。
“啪!”
古樺一拍大腿,“怪不得,怪不得我總覺得《那山那人那狗》,跟《邊城》、《受戒》有一種一脈相承的感覺,簡潔明快,紆徐平淡,對風俗民情和自然景觀,全是‘詩化’地描寫。”
那可不,都是一個師父教的!
方言笑而不語。
“我現在似乎有點明白了。”
韓少恭道:“為什麼你的那麼多作品裡,我最愛《那山那人那狗》,就是這股詩意化的湘西民俗風情,深深地吸引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