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我們當然是支援!”
範漢生毫不猶豫說,只要能讓《花城》更好,自己絕對會支援。
林賢治道:“本來我們想趁著《少林寺》掀起的‘武俠熱’,給《花城》也約一些這種武俠題材的稿子,但很遺憾,根本約不到。”
“也許一個是態度問題,一個是能力問題。”
方言直截了當地說。
“您分析得沒錯。”
林賢治說《花城》在這次的暑期創作班上,只是提了一嘴,整個班都炸開了鍋。
正經作家,誰寫武俠啊!
寫出來的,那能是文學嘛?
俗!庸俗!俗不可耐!
能寫的作家瞧不上,想寫的沒這個能力,況且還有《武林》、《今古傳奇》等雜誌搶稿。
方言不以為然道:“不能說‘庸俗’,而該是‘通俗’,我倒覺得一個通俗作品能流行到家喻戶曉的程度,說明是被人民群眾所喜歡的。”
“唉,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可就是過不去思想這道坎。”
範漢生說:“我們也不指望他們的思想能轉過彎來。”
林賢治語氣誠懇道:“方老師,這次您好不容易來趟粵東,就多呆幾天,到時候給創作班的青年作家們好好上一課。”
“等我從蛇口回來,一定去一趟!”
方言點了下頭。
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這麼好吃好喝地招待,必須幫《花城》整整軍!
“方老師!我……”
範漢生注意到林賢遞來的眼色,急中生智,拿起酒杯:“我敬你!”
“一起幹杯吧。”
方言看破不說破,配合地打了個圓場。
酒杯碰撞在一起,發出清脆的聲音。
林賢治內心鬆了口氣,得虧範漢生最後憋住了,要不然可就前功盡棄。
但也能理解總編輯的心情,且不說《十月》自從有了方言,隱約成為《人民文學》、《收穫》之下,全國第三的大型文學期刊,就說《當代》,作為改革文學的主陣地,本該隨著改革文學的低潮而陷入低谷,沒想到因為方老師的一篇《利劍行動》,硬生生地殺出一條新路。
在軍事文學的新浪潮中異軍突起,跟《十月》共扛新時期軍事文學的大旗。
想到這裡,自己都快忍不住去求方言。
不僅想求稿子,更想求他像上次在軍事文學創作座談會一樣,指點迷津。
請這盞明燈,再給《花城》指一條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