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盧啟文熱情的帶領下,四人來到房間,條件確實比方言住過的所有招待所都要好。
方言和韓躍民安頓好行李,就和範漢生、林賢治來到包廂,邊吃邊聊,依舊聊文學。
不過聊的不再是軍事文學,而是粵東文學,是《花城》和粵東文壇目前的情況。
“說起來慚愧。”
範漢生道:“粵東在政zhi和思想上都很開明,文藝上理應更加繁榮,但事實是比較單薄,沒有地方特色,也沒有標誌性的作品。”
方言問:“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原因還是在人才上。”
林賢治嘆了口氣。
以前的粵軍何等輝煌,歐陽山、秦牧、陳殘雲都是文壇大能,但現在,青黃不接。
雖然也有過陳國凱、孔捷生、郭小東這些在傷痕文學當中嶄露頭角的青年作家,但也只是曇花一現,之後淹沒在反思文學等思潮裡。
“本來粵東是改革的前沿,有著無數可供改革文學創作的故事和靈感,這該是粵東作者的一種優勢,可是到現在,我們也沒有等到那個能挑起大梁的作家,真的是一言難盡。”
範漢生露出尷尬的笑容。
“怪不得你們要北上去組稿。”
方言恍然大悟。
範漢生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一方面是讀者對文學如飢似渴,一方面是本土稿源嚴重不足。”
“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文學熱情。”
方言道:“現在,就差一把火。”
“沒錯,我們《花城》一直在找把火!”
林賢治迫不及待地想讓他出出主意。
“我覺得粵東文學,完全可以利用好粵東的地域優勢,除了北上,還可以南下。”
方言道:“在立足粵東文學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入香江的文學。”
範漢生說:“這一點,我們也開會研究過,但香江繁榮的只是通俗文學,在純文學領域,毫不客氣地講,就是個‘文化沙漠’。”
“特別是武俠。”
林賢治喝了口水,娓娓道出。
去年,《花城》和《粵東文藝》兩家出版社合辦了一個文學增刊,叫《南風》文學報。
也是這一份報紙,首開先河,率先連載梁羽生的《白髮魔女傳》,成為香江新派武俠在內地正規出版物上的第一次亮相。
後來,《武林》看到武俠火爆的場面,跟風連載了《射鵰英雄傳》,首印30萬冊,立馬脫銷,第三、第四期更是破百萬冊。
緊接著,《花城》雜誌社出版了梁羽生在內地第一本武俠《萍蹤俠影》,也是國內第一本武俠題材的單行本,但《花城》這本雜誌,卻不敢像《武林》一樣連載。
畢竟,通俗文學,尤其還是武俠,如果上了主流文學期刊,格調何在?
且不說文學界會不會批評《花城》,編輯部內部都有不少人嫌弄髒了《花城》的招牌。
“那麼,你們是支援,還是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