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南鑼鼓巷。
韓躍民家就在東棉花衚衕的一棟大雜院裡,佔著十幾平的廂房,和韓母相依為命。
方言騎著車,輕車熟路地找上了門。
鍋爐工基本上是三班倒,白天一個班,晚上前半夜一個班,後半夜又是一個班,一天24小時不間斷,而今天,韓躍民不用上早班。
“巖子!”
韓躍民坐在縫紉機前,拿著毛線,蘸了蘸口水,接著小心地把線頭穿進針頭的孔裡。
“韓哥,最近過得怎麼樣啊?”
看著他張飛繡花的樣子,方言咧嘴笑道。
“還要謝謝你。”
韓躍民知道他問的跟方紅的進展,臉上立刻興奮起來:“我已經跟你姐她們約好,等《牧馬人》一上映,到時候我們一起看啊。”
“韓哥,有進步,都學會主動了。”
方言豎起大拇指。
“嘿嘿,你怎麼會有空來?”
韓躍民扯下雙手的袖套。
“韓哥,我有事找伱幫忙,能不能陪我去一趟故宮?”方言一臉認真道。
“你上哪兒幹嘛?”
韓躍民好奇不已。
“買畫。”
方言眯了眯眼。
現如今,自己全身上下的家當加到一塊,只有8000多塊,就算加上《暗戰》、《牧馬人》單行本的基礎稿費,也不超過一萬塊。
這年頭,四合院再便宜,地段再次,一整套的估計也要一兩萬,眼下是買不起。
不過,只要等《大秦之裂變》單行本一出版,兜裡就有足夠的錢,差不多一萬五左右。
就算花個千八百塊,剩下的錢買個四合院,依然綽綽有餘。
“買畫?故宮還有地兒賣畫!”
韓躍民一怔。
“當然,跟我來。”
方言根據上輩子的經驗,前去探探路。
70年代,故宮重新對遊人開放。
為了滿足遊客的需要,專門設定了直接面對所有遊客服務的商業零售網點,故宮商店。
又在1978年,成立了外賓服務部,一開始只面向外賓和海外僑胞,賣些近現代畫家的畫,掙來的收入用來補貼博物館的經費。
順便,也給國jia多創造一點外匯。
於是,邊上又辦了家“外幣兌換處”。
裡面賣的東西,可比外頭的文物店又多又好,比如,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
也就在今年,以外賓服務部為基礎,跟外幣兌換處、故宮商店合併成立新的服務部,仍然保留“外賓服務部”的名稱,終於對老百姓開放,不再只收取外匯券。
方言要探的,就是這個情況。
主營地點設在御花園西南角的養性齋。
兩層樓閣,黃琉璃瓦轉角廡殿頂,建築坐西面東,正面七間,左右各接出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