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年代,各地將士可沒有主動種糧食、養牲口的覺悟。
張凌陽這麼一說,頓時就讓孫定宗幾人恍然大悟。
幾人互相對視一眼,心道:“還別說,此法雖然看似上不得檯面,可如果真的這麼幹了的話,各地衛所的收入必定要上升一大截。他們這些上層的將軍,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樣,為了要軍餉,每天可憐巴巴的向那些文官搖尾乞食了。”
徵得幾位軍方高層的同意,張凌陽並未下明旨,而是向各地衛所秘密釋出這道命令,再加上幾位軍方上層的大力支援,雖然不少衛所對這個政策很是排斥,可還是嚴格的執行了下去。
天下本就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是這麼大的事情?
很快,大臣們便聽說了這個訊息,可他們又能說什麼呢?
張凌陽這位天子又沒有下明旨,如果他們進行勸諫的話,張凌陽大可以‘這是下面衛所的自發行為’的理由來搪塞。
如果說是與民爭利的話,各地衛所開墾的都是百姓們看不上的荒山野嶺,又與誰爭利了?
再說遼東、西北那些地方,本就是荒無人煙,大臣們才不會去關注呢。
所以,就在這種詭異的氛圍中,這項各地衛所開荒創收的政策順利的實施了下來。
當然,也有一些督察院的御史暗地裡罵幾句‘昏君’之類的話。
畢竟,無論什麼政策,如果天子繞開朝臣單獨推行,都不是什麼好政策。
至少,大臣們是這麼覺得。
臨近春節,張凌陽的心情很高興,勳貴的心情也不差,只有大臣們一個個臉色極其難看,像是誰欠了他們錢似的。
“陛下繞開咱們推行這道開荒的政策,這可不是好現象啊!”東華閣內,左都御史李廣泰擔憂的說道。
“誰說不是呢!”吏部尚書陳一鳴點頭附和道,“可這個政策,陛下又沒有下明旨,咱們也不好去勸諫。”
“以老夫看,十有八九這道開荒的政策是那些勳貴搗鼓出來的,你們沒看這幾天他們得意的那個勁嗎?”刑部侍郎每每想起這幾天勳貴們一個個興高采烈的樣子,心裡就不舒服。
勳貴們如果知道了,一定會大喊冤枉。
要過年了,誰家不是高高興興的?
再說,這兩天宮裡賞賜給勳貴們的東西下來了,比以往要多賞賜好些物件,這可是天子的恩賜,他們自然更加高興了。
別看很多勳貴無權無職的,可每到逢年過節,他們總是能得到宮裡的一筆賞賜。這跟錢財多少沒有關係,這代表的是他們的顏面。
而朝中呢?
除卻幾名朝中重臣及簡在帝心的人物之外,再大的官職,也得不到天子的賞賜。
很明顯,刑部侍郎是犯了紅眼病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