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後世地球上的人民子弟兵,張凌陽心中很快就有了一個好主意。
散朝之後,張凌陽將孫定宗、馬進忠及兵部尚書馮左良幾個軍方代表宣入宮中,說道:“今天朝堂上的知情,只怕你們也聽說了,朕就不再多說什麼了。
現在,朕有一個好辦法,可以給下面的將士們增加一些收益,朕說說看,你們覺得如何!”
“陛下請講!”
張凌陽說道:“朕欲讓各地衛所的將士進行開荒,來增加收入。”
“開荒?”聽張凌陽這麼說,孫定宗幾人對視一眼,有些不解。
屯田他們倒是聽說過,在動亂時代很流行,可開荒這種事情,他們卻沒見過。
其實,歷朝歷代建國之初,為了儘快恢復生產,朝廷都會下旨讓各地百姓開荒,只是付出極小的代價,甚至不付出一絲代價,百姓都可以在當地進行開荒。
只是這種政策只是對於百姓來說的。
現在大周人口已經超過了四萬萬,又哪還有荒地讓將士們開?
見孫定宗等人均是大眼瞪小眼,張凌陽笑著解釋道:“內地百姓眾多,自然不好進行開荒,可便地人煙稀少,不正合適開荒嗎?
朕早就聽說遼東的平原面積極大,只是這些年來一直荒無人煙,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相反每年還要朝廷撥付糧草救濟,這是很不合理的。
現在朕的這道政策只要一下,遼東的土地不就能被很好的利用了嗎?”
“可是陛下,遼東的平原面積雖然不小,可到底將士們以訓練、作戰為主,如此一來,豈不是讓他們荒廢訓練了嗎?”孫定宗擔憂的說道。
大周的衛所可不是明朝那般腐爛,士兵們都是種地的好手,相反打仗卻不行。
這麼些年來,大周軍隊的戰力之所以如此彪悍,對邊境的戰爭屢戰屢勝,主要就在於將士們有嚴格的考核標準。
這個標準,關係到他們每個月要領到的錢糧。
張凌陽自然明白這一點,搖了搖頭,止住孫定宗的擔憂,說道:“這一點,朕自然清楚的很,朕又不是要讓遼東的全體將士都去開荒,只是撿幾個衛所試驗一下就行。
再說,等遼東的荒地開墾出來,朕大可以遷徙內地的百姓前往遼東,讓他們去耕種呀!
到時候,遼東的衛所不僅可以向百姓徵收一定比例的地租,還可以向朝廷提供糧草,又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西北地區!”
嚥了下口水,張凌陽繼續說道:“西北地區雖然乾旱,可河西走廊、天山附近可都是水源豐富,想來在那裡種植糧食,也是可以的。
如果西北幾省能夠解決當地的糧食問題,那就又是一件好事了。”
想想內地距離西北地區的距離,單單每年消耗在路途上的糧草,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如果西北幾省能夠自給自足,朝堂又要省下來一大筆支出,並且還有利於大周在那裡的統治。
越說,張凌陽越是興奮,繼續說道:“內地的衛所也不是無地可開,內地的平原雖然被開墾的差不多了,可各地的荒山呢?
那些荒山,雖然不利於種植糧食,但大可種上一些瓜果蔬菜,並且各地衛所還可以養上一些豬、牛、羊之類的牲口,不就又是一筆收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