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年前,一顆寬約16公里的隕石撞擊在這顆星球上,讓恐龍成為歷史。”
“5000萬年前,低等靈長類動物分化出了高等靈長類動物。”
“3000萬年前,最初的猿類誕生了。”
芬奇教授看著房間中的伊斯梅爾,繼續講道:
“200萬年前,最早的直立人出現在阿非利加洲。”
“3萬年前,早期智人走出這塊大陸。”
“而又過了幾萬年,人類出現;再然後,僅僅用了幾千年,便探索出了如今的世界。”
芬奇教授此時轉過頭,看向自己的助手,也是自己最好的學生弗萊迪,突然問出了一個問題:
“告訴我弗萊迪,你認為人類真的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嗎?”
如果是學生時代的弗萊迪,大概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
如果是工作時代的弗萊迪,會在思考後斟酌著回答“也許吧”。
但現在的弗萊迪,卻不經思考的搖搖頭,開口道:“我不這麼認為!”
事實上,很少有人知曉,被寫進教科書的進化論,有很多漏洞。
比如基因決定論,在進化論中指出,基因本身是並不進化的,這意味著不同物種之間基因差異是固定的,無法透過自然選擇來改變物種本質。
再比如,進化論認為生物透過自然選擇適應環境,但人類的某些身體特徵,似乎與環境適應無關,且沒有退化的跡象。
而這一部分,就是人類大腦未使用的部分,也是普羅米修斯實驗探索最多、影響最大的區域。
“實驗體的神之腦域被啟用了。”
雖然很同情伊斯梅爾,但在看到最新的檢測結果後,弗萊迪的語氣中已經滿是驚歎。
神之腦域是芬奇教授取的名字,指的是未使用大腦部分中,最為隱秘和特殊的一處。
之所以主要研究這裡,是因為在基因戰術改造手術中,受術者在完成改造後,身體最大的變化便出自這裡。
另外他們還觀測了另一位非手術者“雷奧”的大腦,發現其神之腦域,也出現了同樣的變化。
因此,可以簡單粗暴的進行簡單的歸類,那便是基因的進化,將會引發“神之腦域”的變化。
而這些變化,也可以反過來,被用來評判基因是否進化的標準。
在普羅米修斯所有實驗體中,目前僅有伊斯梅爾,達成了這個標準。
……
雖然遠在萬米高空,但芬奇教授和弗萊迪的討論,還是落入了李亦的耳中。
“神之腦域?從量產型基因戰士改造手術中的發現!”
對此,李亦嘴角微微翹起,表達著內心的愉悅。
他之所以如此重視技術型人才,除了對從系統中獲得技術的應用以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於想要自主獲得更多技術。
比如從基因最佳化液中提取的,能夠治療罕見病的新型生物技術。
再比如從基因戰士改造手術中,這個驚人的發現。
這些都能夠幫助他建立起屬於命運俱樂部的技術壁壘!
而這些壁壘,將成為王座的基石和護城河,併為未來的命運,指明方向。
反正人類的發展永遠都是需要人引導的,既然精英階層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
李亦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