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急琳省境內,宮嶺縣城附近,三河村村口
村口處,有民兵們挖掘的戰壕。
由於,民兵們偶爾也會在華夏正規軍的指導下訓練,因此,多少也懂點挖戰壕的知識。
筆直的一條戰壕內,上千名裝備著38式拉栓步槍的民兵,正在抵抗興安軍第三騎兵團的進攻。
民兵們手中的38式拉栓步槍,都是之前王安麾下的華夏正規軍從日軍手裡繳獲來的。
“砰——!砰砰——!!砰砰砰——!!!”
開槍的聲音,不絕於耳。
負責醫護工作的婦女們,時不時出現在戰壕內,用擔架抬走負了傷的民兵。
由於,民兵們缺乏機槍、火炮等火力較強的武器,再加上,缺乏訓練,槍法不太好,因此,戰鬥至此,已經有三百多名民兵負傷、一百多名民兵戰死。
倖存下來的民兵們,依然還在繼續抵抗,他們知道,一旦抵抗失敗,自己和自己的親人們,必然下場悲慘,所有財產也都會從自己手中失去。
因此,所有民兵都露出了視死如歸的神情,即便戰局兇險,卻沒有一個民兵打算臨陣而逃。
反觀興安軍這邊,興安軍雖然都是騎兵,卻選擇了策馬行軍、下馬作戰,原因無他,只因在這個火器越來越先進的時代,策馬衝鋒的戰術顯得很愚蠢。
兩千名興安軍,全部趴在距離民兵陣地數百米遠的距離,端著遼造13年式拉栓步槍,對著民兵們開火。
雖然,興安軍的槍法和其他正規軍相比,顯得一般般,但是,興安軍好歹也是天天訓練的正規軍,槍法肯定遠比民兵精準。
興安軍們依靠著比民兵更精準的槍法,傷亡遠比民兵們輕多了。
就在戰鬥還在繼續進行的時候,在距離戰場不遠處觀戰的巴拉和阿拉坦,突然聽見耳邊傳來了下屬彙報軍情的聲音。
“兩位長官,根據我方偵察兵看到的情況,兩千多名華夏正規軍,已經出現在我軍的身後!我軍隨時有可能腹背受敵!”(蒙古語)
巴拉和阿拉坦不愧是久經戰陣之人!即便有可能全軍腹背受敵,依然面色淡定,神情中看不見一絲一毫的恐懼!他們的淡定、無畏不像是裝的,倒像是發自內心的淡定無畏!
隨後,阿拉坦和巴拉便取出了軍事地圖,一邊觀察著軍事地圖,一邊快速在腦海中分析。
片刻後,便下令道:“三河村的東面、西面、南面,都是河流,三河村的北面有一處山坡,我軍應當先暫時撤離三河村村口的戰場,然後,全軍騎著馬前往山坡,在山坡最高處挖掘戰壕,一旦敵軍攻過來,就居高臨下抵擋!”
“兩位長官,我這就用無線電臺,將你們想出來的策略傳達給各個軍事單位!”(蒙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