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淚溼,茫茫江浸月;
草木落黃,東籬把酒遲。
這幾句詩詞完全是七零八落拼湊的,在紙片拼成了一整張宣紙後,詩句被並排豎寫在了一塊兒。
霍思寧的目光盯著這幾句詩唸了好幾遍,都覺得這根本是馬屁不通。
古人的詩詞講究平仄押韻,但是這湊在一塊兒的詩,既不押韻,也毫無意境可言,沒有任何邏輯,霍思寧腦子有些懵,覺得她是不是搞錯了。
她滿臉的困惑,想著會不會是她想多了,這紙並沒有問題,完全是她一時鑽了牛角尖?
正準備將那紙片重新打散還原,霍思寧的目光卻是一頓。
這詩是豎著寫的,霍思寧之前一直是順著詩從左到又唸的,但是,她忽然想起來,古人的書寫習慣,是從右到左,這樣的話,這詩要念的話,應該是:
草木落黃,東籬把酒遲,青衫淚溼,茫茫江浸月,秋風乍現,佳節又重陽。
這下,霍思寧的眼前,就出現了這樣幾個字:
黃酒浸溼重現。
霍思寧頓時錯愕,不由自主地張大了嘴巴。
這是……
霍思寧一時間有些懵,她看過不少電視劇和電影,就像是《少年包青天》裡面,凌楚楚的那一半襁褓,在經過酒浸泡之後,裡面就能顯現出字型來。
這個原理利用的化學原理其實也很簡單,澱粉寫的字,遇到碘酒就會變藍。
她想起了之前她買回來的那一幅水中畫,那幅鬼怪圖,在浸入水中後,裡面會出現立體的圖畫,而且圖畫裡面的人物還會動。
那幅水中畫,霍思寧一直沒有參透,沒想到現在又出現了這樣一幅。
眼前的這張宣紙,很有可能也是利用了這樣的原理,但是她現在還不知道,這紙上,到底藏著什麼秘密。
霍思寧去廚房找來了一瓶黃酒,然後用噴霧器將黃酒小心翼翼地噴在了宣紙上,隨著宣紙一點點地浸溼之後,過了幾十秒,那宣紙漸漸地開出現了變化。
原本在宣紙上的那些山水畫漸漸地開始變淡,隨著黃酒越噴越多,那宣紙上開始變得煙波浩渺,雲霧繚繞起來,而那山水之中,一座山緩緩地從雲霧之中顯現,呼之欲出。
更讓霍思寧感到詫異的是,在這山冒出來之後,在宣紙的一側,居然出現了和她當初在那沈萬三留下來的航海圖上看到的一模一樣的一段文字。
沒錯,就是一模一樣的文字!
霍思寧的記憶力很不錯,但是看到這行字,她還是有些不確定,所以她手忙腳亂地從她那儲物戒指裡將那張航海圖給翻了出來,跟這宣紙上的字跡進行了對照,結果發現,兩張圖紙上的字完全一致,連標點符號都一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