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金縷玉衣價值珍貴且存世少,所以在出土之後就藏於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尋常人根本連看都看不到,更不要說摸上一摸了。
現在洪四不僅將這套金縷玉衣拍賣,而且還讓大家有直接接觸的機會。
親手觸控國寶給人帶來的觸覺衝擊,絕對比用肉眼看要來得刺激。
所以聽到這話,屋子裡頓時炸開了鍋,所有的人都爭相上前,在保鏢那裡領了乾淨的手套戴上。
有這樣的學習機會,霍思寧自然是不會錯過的,她就排在秦連山後面,等秦老看完了,她就走上前去。
這麼近距離地看這套玉衣,霍思寧才發現,這些玉衣雖然儲存完整,但是玉片似乎受到過侵蝕,玉衣背面的一些玉片上有不少細小的白色沉澱物。
而且看起來,這套玉衣的玉片不是取自同一塊玉石,而是顏色相近的幾塊玉石,因為這些玉片的紋理不同,有的看上去質地光滑,而又的則要粗糙些。
近距離觀察,這套金縷玉衣帶給人的直觀感受依然十分強烈,不過霍思寧心中有些不解。
一般來說,能用金縷玉衣下葬的都是帝后,銀縷玉衣為王公貴族夫人使用,銅縷玉衣為長公主所用,如果這套玉衣真是帝后所穿,為什麼在材質上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帶著這樣的疑惑,霍思寧用手指輕輕撫過金縷玉衣的手臂部分,這一摸之下,她的眼前就看到了一片紫色,這些玉片每一塊都蘊含著濃烈的紫氣。
看到這兒,霍思寧確定這套金縷玉衣應該是真東西沒錯,她從臺上走了下來,就衝著秦連山微微點頭示意了一下。
至於玉質紋理有差異,霍思寧猜測到有一種可能,也許是這套金縷玉衣的注入並非正統的帝后,或者說著其中還有隱情。
漢代對尊卑地位等級的管理非常嚴格,尤其是玉衣的使用,更是需要想內務府報備。
這套玉衣的材質層次並不想是正統帝后所有,但是如果是諸侯王使用,它的規制又僭越了。
所以霍思寧猜測到了一種可能,那就是這套玉衣的使用者身份並未達到正統帝后的身份,但是地位卻確確實實是與帝后無二,實質名不歸,所以才會在殮葬的時候做出這樣的安排。
霍思寧在腦子裡不斷翻閱著漢代史,回憶著漢代究竟有哪位後宮妃子是這樣的情況呢?
地位與皇后無二,但是卻並未真正封后,這樣的人似乎不多。
霍思寧覺得,也許順著這套玉衣的痕跡,就能找到那座千年古墓,解開一段失傳的漢代宮廷秘史也說不定。
就在她認真回憶分析的時候,秦連山忽然開口壓低了聲音堅定地道:
“霍丫頭,這套金縷玉衣一定不能讓那些外國強盜奪走,這是我們國家的瑰寶,絕對不能流落到國外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