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工藝培養出來的蠶種和蠶絲,雖然達到了大批次,但其質地,和當年根本不能相比。”
周世濤這下有些明白了,想到剛剛張秀春詢問張笑梅蠶種的問題,腦子裡靈光一閃,有些不可思議地望著這母女倆:
“所以,你們在培育初代蠶種,想要還原一千多年前的蠶絲絹帛?!”
別怪周世濤這樣大驚小怪,實在是這太匪夷所思了,張秀春一個搞考古繡湘繡的,突然跨界去搞生物研究,這簡直是太離譜了!她們能研究出什麼來嗎?
但偏偏,周世濤的這個震驚的表情,一點也沒讓張秀春和張笑梅覺得尷尬,母女倆十分坦然地任由周世濤上下打量。
“周老,您忘啦,我大學是在麻省理工唸的,學的就是生物工程。”
周世濤這才恍悟,有些不大好意思地笑了笑,卻仍然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但你們怎麼會想到要去搞這個研究?”
張笑梅笑道:
“這是我媽在我上學的那會兒,一次無意中的抱怨給我的靈感。她有一回繡湘繡,繡到一半忽然感嘆,說現在的蠶絲質量太差,跟馬王堆出土的那個漢墓裡面的素紗襌衣的蠶絲相比,差遠了。”
“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按理說現代的繅絲技術要比漢朝的時候要先進多了,機械的現代化,難道製出來的東西,還比不上一千多年前嗎?”
“結果我媽就跟我解釋說,因為環境的改變,還有桑葉的影響,都對蠶繭的成型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她還提到說,可能一千多年前的蠶,和現在的蠶不一樣。”
“那會兒,我的腦子裡就產生了一個研究蠶種的初代基因的概念。”
“不過因為年紀小,對於基因這一塊兒還只是學了一點皮毛,是後來去了波士頓,認識了我的導師,我才一點點地將這個概念進行完善。”
“我媽也聽支援我這個概念,所以這些年我一直在致力於做這個研究,現在研究專案也進行大半了,不過要大量投入生產,恐怕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行。”
周世濤心下又是震驚又是感慨,忍不住朝著張笑梅豎起了大拇指:
“我原來只道你媽是個傳奇女子,現在看來,你這丫頭也不遑多讓啊,這個專案若是真能夠研究出成果來,對我們考古界來說,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好訊息啊!”
張笑梅倒是沒有周世濤這麼樂觀,她眼中閃過一抹憂色,嘆了一口氣道:
“只是如今研究遇到了瓶頸,專案能不能完全成熟還不一定呢,之前我們培育的蠶種,都是在最後結繭的時候出了問題,想要織造出相仿的蠶絲絹帛,談何容易?更何況還得批次生產,這條路還很漫長,道阻且長啊。”
周世濤倒是一點也不覺得沮喪,反而伸出手來拍了拍張笑梅的肩膀,鼓勵道:
“那有什麼,失敗是成功之母,搞研究做專案本就是要歷盡千辛萬苦才能夠成功的,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沉得住氣,才能破而後立。”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