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和狄莊回到周南住的院子,周南、楊可世、高遠都在。周南問道“李翰林、狄將軍此去勸降,不知那三人是何態度?”
&nsp; “有李翰林出面,自然都願意歸順朝廷,就連那個最是心高氣傲的馬方宇也得乖乖答應。”狄莊大笑著說道。
&nsp; “我看未必,那馬天宇心氣兒最傲,脾氣也最暴,為何肯壓下火氣來強忍著答應呢?”想到馬天宇一聽到他的話,便火冒三丈,當場就要發作,卻突然又不做聲坐下來的情形,李石就覺得有些古怪。
&nsp; “他再脾氣暴,總也不是傻子吧?”高遠笑著說道,“既不是傻子,就該會想到還有什麼退路可走。如今看來,那馬天宇定是想到此中關節,所以才肯忍氣吞聲。”
&nsp; 楊可世也說道“八萬奚兵最後也是束手就擒,區區三萬平州軍,還能掀起什麼風浪?”
&nsp; 李石剛要開口提醒,可是轉念一想,自己剛剛投到周南帳下,便與周南的左膀右臂爭辯,多少有些惹人嫌。再者說,自己也只是猜測,並不是十拿九穩。如果自己猜錯了,豈不是無事生非?想到此,李石只是說道“我明天再去等候三人回信。”
&nsp; 周南對李石說道“李翰林不用在意,他們便是有心作亂又能濟什麼事?他敢不順服,便讓他在燕京無處存身。明日請李翰林如約到城西大營等候這三人訊息,狄將軍便隨同楊大哥,揀選精兵,其餘未被選中的,解除兵甲還家,當地官府很快便會分給土地,不致流落乞討。狄將軍可暫時寄身軍中,日後再行選擇,是仍在軍中,還是轉任地方。”
&nsp; “多謝周將軍。”狄莊知道,這是周南只對自己開出的條件,對其餘還未歸順的軍將,怕是不會有這麼好的條件了,是以對周南衷心感激。
&nsp; “不知道大郎要選出多少精兵來?”一向喜歡領兵多多益善的楊可世,現在也開始小心翼翼地問起這個問題。若是換做往常,楊可世當然不會去問周南,要選多少精兵,只要他認為是個好兵苗子,他就會選入軍中。可是年前剛剛從奚兵裡選了一大批精兵,現在總有六萬多人馬了,而且還是騎軍佔了一半。現在再選精兵,連楊可世心裡都隱隱覺得多了。
&nsp; 周南答道“寧缺毋濫,還是老規矩,優先選那些新入軍中的,家境貧寒的。揀選出馬軍三千人,步軍六千人,明日便開始操訓,由你來練兵。”
&nsp; “該由高兄弟來操練吧?”楊可世一聽要他來操訓新兵,那就是又沒了帶兵上陣廝殺的機會,不情願地說道。
&nsp; “嘿嘿,”高遠一臉奸笑,“那不如我們倆換一換,我來操訓這些平州軍,如何?”楊可世臉上一喜,正要答應,卻聽高遠又說道“等那些奚兵回來,那兩萬多奚兵可要由你來練。”
&nsp; 楊可世頓時啞口無言,轉而央求周南道“大郎,這操訓新兵之事,我自然不會推辭,也非是懼怕苦累。只是平州未復,如何能在這裡安心練兵?不如先收復了平州全境,再慢慢操練。”
&nsp; 高遠也是一般想法“大郎,楊大哥說的是,不如先帶著這些揀選出來的平州軍精兵,一同東去,攻打平州境內各州,然後我與楊大哥再慢慢操訓。你看如何?”
&nsp; “那過兩日奚兵精兵過來後,如何統領?”周南可是不方向,兩萬多奚兵沒人管帶,在遵化城閒住起來。那樣的話,過不了幾日便生出事來了。
&nsp; “可以讓薊州的高守忠趕來遵化,會同阿古哲一同操訓這些奚兵啊。”高遠提議說道。阿古哲對周南最是信服,放棄少族長的位置,甘願追隨周南,當然可信,再加上高守忠一旁壓陣操練,也能行得通。
&nsp; “好吧,平州之事也拖延不得了,操練新兵的事就先緩一緩。可是揀選精兵的事,明日、後日,要你和楊大哥二人定要完成。”周南終還是同意了高遠的想法。
&nsp; “大郎放心就是!”高遠保證道。
&nsp; “等遵化這裡的事解決了,該當立即給朝中去信,敦促派些官吏來,收復一城,便要整治一城,安定一城,如此才能夠趕得上春耕之事,不誤農時。”周南眼看城外三萬圍城的平州軍就要歸順自己,平州之亂的始作俑者張覺也已經斃於炸箭之下,自然就想到了平州這些州縣的管理,不能像薊州那樣了,等打下來薊州、郭陰、香河等州縣了,各州府的知州、知縣還沒有到位,連累的萬勝軍除了守城,還要操心城內治安、施粥、檢視百姓飢寒之事。
&nsp; 這一次平州路已經是群龍無首了,只剩下些各州城的守軍。自己手下六千多萬勝軍,便足可輕易收復各州了。再帶上奚軍精兵跟隨,再趁著在這裡修整的這幾天,去信讓餘里衍派來一些能幹的官員,和奚軍一同跟隨自己出發。攻下一城,便留下一支奚軍作為城內守軍,留下兩名官員治理政務,這樣一來,既不會耽擱自己攻取剩下的州縣,也不會讓新收復的州縣再生波折。
&nsp; “周將軍所慮極是。早得安定,實乃平州百姓之福啊!在下要替平州父老謝過將軍!”周南當著他和狄莊的面能坦誠說起他下一步的計劃安排,當然是對他和狄莊信任,這讓李石很是感激。周南還沒有攻打平州,卻先想到收復平州後,如何能儘快讓百姓不誤農時,這一點與張覺又大不一樣。他家族在灤州,也深知百姓在刀兵之災面前是如何的渺小,周南這樣的安排,李石自然心中感激。
&nsp; 五人又暢談一番,李石和狄莊深悉平州地理人情,風土百物,對各州縣將領和官員又都甚是瞭解,知道周南下一步就是收復平州,都將自己所知悉數告知。李石和狄莊二人又建言獻策,與周南、楊可世等人商討進軍路線,所攻打州縣的先後順序等,讓周南對收復平州更是心中有數。
&nsp; 直到用過晚飯,李石等人才各自道別回去,留下週南一人,周南才命人打來熱水,洗過臉,又重新坐到書桌前,開始給餘里衍寫信。喜歡宋春歸請大家收藏x宋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