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實際上是在打國際聯盟規則的擦邊球。
“如果加入的成員國太多,甚至是將整個泰西大陸的其他國家都拉進來,那大明可能就要下場干涉了。
“那可能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其實英國人還有一個內在的考量,那就是不希望有太多的國家共同與普魯士作對。
萬一普魯士真的被嚇住了,不敢對奧地利宣戰了。
那英國人不只是沒有樂子看,沒有辦法儘可能削弱大陸諸國的實力,關鍵是還可能影響大明的計劃。
梅特涅聽完之後,稍微考量了一會兒,就大致猜到了英國人的想法。
畢竟這個傳統攪屎棍的策略總是如出一轍。
梅特涅考慮了幾秒鐘之後,忍不住提出了有限的折中的建議:
“其他的國家可以不爭取,但是義大利仍如此必須要爭取的物件。
“義大利的實力雖然不如我們三國,但也可以算是中檔水平的國家。
“關鍵是,夾在普魯士、奧地利、法蘭西三國之間,它的位置太過重要了。”
詹金遜考慮了一會兒,覺得義大利確實沒有直接放棄的理由。
但是,詹金遜也沒有太過擔憂。
一來是義大利的實力有限,二來是義大利長期跟普魯士眉來眼去。
梅特涅想要去爭取,大機率是不會成功的。
於是詹金遜也沒有繼續堅持,只是表示了一下對義大利的不屑。
然後把理所當然的這個任務交給了梅特涅去幹。
梅特涅也只能自己接下這個活兒。
然後英國、法國、奧地利三國的外交談判暫時結束了。
英國代表返回本土,梅特涅帶著三國簽署的檔案,再次去羅馬找義大利人。
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對普魯士的通告,在泰西大陸上公開之後,再次把大陸的緊張局勢拉高了一個級別。
原本所有的政治家和普通人,可以直接預料的可能會發生的戰爭,就是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
這種事情在泰西人看來,甚至可以算是內戰。
但是現在英國和法國插入進來,就可能直接導致整個大陸的大混戰了。
另一邊的普魯士人,收到了英國和法國的反戰爭威脅通告之後,也是稍微有點慌張了。
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馬上召集了自己的主要大臣和參謀們討論。
威廉三世看著參謀長格奈森瑙和首相施泰因:
“英國和法國的公告,意思是就是他們會保障奧地利的安全,我們對奧地利宣戰就意味著對他們宣戰。
“關鍵是為什麼,法國人的做法還可以理解,他們應該已經意識到與我們的戰爭風險了。
“英國為什麼要插入進來?
“無論是看利益還是看道義,英國人都沒有必要參與大陸戰爭啊。
“當然,對於我們來說,最關鍵的問題還是,英國人和大明之間的這層特殊的關係。
“如果我們對奧地利宣戰之後,英國真的加入了戰爭。
“那我們與英國進入戰爭狀態,是否意味著同時與大明進入了戰爭狀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