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懷遠見身旁幾人都側耳傾聽,頓了一頓。
"當然軍中也有箭技高手。不過這些箭技高手?大多數是那些驍勇善戰的戰將。但軍中若單論箭技的話,這些將軍也未必能強了多少?若說軍中哪個兵種神箭手最多?你們可都知道?"
楚重山赫然道:"在我們鐵壁關,除了那些武將,在箭技上真沒有太高明的人物了?可依我在軍中這些年來看,除了弓箭手外,只有各部斥候是弓弩不離左右的!"
"楚大哥說對了!大陸各國的頂尖神箭手,大多都出自暗探斥候!只因要探查軍情,必須潛至敵軍附近地勢複雜之處。或山坳或密林,都是一些常人不願涉足之處,地形複雜崎嶇,以便隱藏蹤跡。"
"一旦被敵人發現,在逃逸之中,斥候可用弓箭狙擊射殺追蹤之敵。讓敵人不敢直接迅速從直線距離,前來追殺自己。以弓箭射殺恫嚇敵人,藉機迅速逃逸,正是斥候常用的脫身技巧。"
"正因為地勢複雜險惡,不利於弓箭施展。所以對這弓箭技藝的使用要求更高。出生入死經歷各種險境之後,這些斥候自創的各種射法,也是層出不窮。"
"各種技法適用於各種地形,慢慢地這些技法逐漸傳承下來。後來又經過武技高手改良融合之後,稱之為箭技!"
"這箭技一道,獨樹一幟,在武技之道中可是大放異彩!箭技也稱為暗器中的第一遠端利器。當年的箭技高手公孫不二,被世人尊稱箭聖。曾用箭技戰遍整個大陸,未曾一敗!"
高懷遠說到箭聖公孫不二時,不由得悠然神往,眼露崇敬。
"高大哥,你說了半天。還沒說石九,為何不先開弓以佔先機呢?"
陳少安心下焦急,忍不住開口問道。
"這兩人對射相較箭技,與平常比試卻是不同。平時練習所用箭靶,那是死物咱們暫先不提。"
"單說這活靶,活靶顧名思義,自然是可以自由活動的靶子!一般用飛禽或是走獸來做靶子。
等箭手鎖定活靶在射程之內,先得平心靜氣。
待挽弓搭箭瞄準之後,又得先拿捏好活靶的運動速度及行進軌跡。又要把握好提前量,才會在最恰當的時機,射出手中之箭,以求一箭命中!"
"而二人對射,以生死相較。又怎敢隨手就射?
除非倆人箭技相差甚遠。須知當你挽弓待射之時,需得靜氣凝神鎖定對方。
如果預先不曾以氣機鎖定對方行跡。對方可在你手中之箭,將離弦未離弦的剎那兒!判斷出你所射之箭的方向及落點。待你所射之箭,尚未及體之前加以躲避。
反過來利用你射箭的那段時間內,鎖定你的行跡。快速做出應對,迅速反射回去。
要知道一個頂尖的神箭手,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最少可以射出四枝箭。這四箭用來封閉你的上下左右,移動的空間。
等你就算躲過了這幾箭,又哪裡去騰出時間鎖定反射對方?到那時,莫說是搶佔先機?反而是先機盡失了。除非對方箭盡,否則那箭是連綿不絕,只會越來越危險。
所以誰都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時候,是輕易不敢射出手中第一箭的!
而現在,他們都是在不停移動。也是免得被對方鎖定,也都是在等那一個小小的機會。"
高懷遠侃侃而談。難得有箭技高手敘說箭道,眾人也都聽得極為認真。
"哎!不對啊?石九兄弟,怎麼逐漸在拉近兩人的距離?難道他想以弓箭迷惑對手,最後要行進近身戰麼?"
高懷遠忽然驚歎道。
眾人仔細去看,果然兩人間的距離本是二百餘步。在石九蛇形步法下,現在兩人之間,大約只剩一百五十多步了。
而石九還在繼續前行,逐漸拉短距離。
高懷遠急道:"這石九兄弟,怎麼犯了這般大的錯誤?"
陳少安道:"石九可能是故意接近,以便誘使那個赤勒忽先沉不住氣。射出高大哥說的那個,先射失先機的那一箭吧?"
"胡說!我先前說的是指有一定距離的比射。象先前兩人之間相隔二百餘步,那是誰先射,誰失了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