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都炸了:
“臥槽,網約車這麼賺錢?假的吧?”
“王董我讀書少,你別騙我!”
“作為業內人士,只能告訴你,都是真的。”
“之前開出租,轉一大圈才接到一個客人。現在做網約車,一個訂單剛結束,下一個訂單就來了。”
“昨天跑了八個小時,25單,到手四百塊!”
王逸繼續道:“或許,未來網約車司機多了,日均訂單量下降,大家收入會降低一些。但現在,正是網約車開荒的最好時期,日訂單量都很可觀。”
“高德打車,會以最低的抽成,最大的讓利,給車主,給乘客。”
王逸可是清楚,現在全職司機日均25單左右,但十年後,日均就十單左右了。
現在全職網約車車主月入上萬,十年後,也就五六千了。
供需關係決定一切。
王逸繼續道:“正因為80%的營收給了車主,讓全職車主月入上萬,因此高德只有191.4億的毛利潤。再扣除我們各種稅費,推廣高德打車的營銷推廣費用,系統研發費用,日常維護費用,伺服器費用,以及所有員工工資,客服工資,等等,最終只剩下43億的利潤。”
高德打車剛開始做,得大規模推廣,到處都要花錢。
能有43億的利潤,王逸都很滿意了。
畢竟前世的滴滴虧損了七年,才實現了盈利。
當然,虧損的主要原因就是燒錢補貼,哪怕抽成30%左右,都全給燒沒了,還年年虧損大幾十億。
而王逸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只抽20%,降低企業利潤,提高司機待遇。
如此一來,車主賺了錢,自然願意跟著高德打車混。
其他企業若想加入,也得20%的抽成,甚至更低。
只是高德抽20%都只賺43億,其他企業若是抽15%,那完全沒利潤。
再一打價格戰,那更廢了,徹底虧損。
說白了,王逸就是透過壓低高德打車的抽成和利潤,堵死其他企業入行的門檻。
沒了利潤,誰還願意來?
果然,傑克馬態度變了:“千億營收才43億的利潤,這打車行業不做也罷!”
副總裁都很是贊同:“是啊,43億的利潤,咱們打造自己的底層地圖資料,都不夠。”
百度副總也是一臉不爽:“但凡多抽一成,高德打車都能多賺百億,王逸腦子有坑啊,只抽兩成?”
李巖卻是感慨萬千:“王逸不是腦子有坑,他這是大智慧啊。若是高德打車抽三成,年利潤130億,咱們百度,騰訊,甚至阿里,都想加入。但現在只抽兩成,年利潤43億,別說阿里不想幹,咱們百度都懶得插一腳了。畢竟再來一個巨頭,勢必價格戰,燒錢補貼,都沒得賺。”
“原來如此,這傢伙真陰險啊!”副總裁恍然大悟:“他這是以退為進,斷了我們百度做打車的念頭。”
李巖點點頭:“不錯,放棄吧,虧錢玩意,沒意義。等做起底層地圖資料再說。”
騰訊總部。
“董事長,那我們還做騰訊打車嗎?”下屬忍不住問道。
馬董嘆了口氣,難見地糾結起來:“做吧,沒利潤,投入不少,營收不少,到頭來賺不了一二十億,說不定還虧損。”
“不做吧,咱們有QQ引流,有微信支付,還有騰訊地圖和四維圖新的底層資料,若是不做打車,都有些浪費資源了。”
前世網約車行業,抽成比例約為27%30%,幾個平臺一起搞,只要不燒錢大戰,大家都有的賺。
如今王逸直接幹到20%,基本相當於壓縮到極限利潤。
只抽兩成,百度阿里都沒了利潤,騰訊也有些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