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買四維圖新的授權,都是用四維圖新的地圖資料。
而高德有測繪資質,有自己的地圖資料,並且拿下了車載導航市場的半壁江山!
只是高德即是地圖資料廠商,又做網際網路導航軟體,天生和百度,搜狗形成競爭,所以百度地圖,搜狗地圖都選擇了只提供地圖資料,不做導航app的四維圖新。
所以接下來,星逸地圖的發展,最主要的就是把地圖資料和導航資料做上去!
只有基礎資料上去,使用者用得好用,才會繼續使用。
當下的搜狗地圖資源很有限,導航不精確,很多地方都不支援導航,所以使用者寥寥無幾。
至於方法,無外乎四個:
第一,繼續購買四維圖新的最新地圖資料授權!
這種方案最簡單,成本最低,但年年買授權,沒有自己的地圖資源,也不靠譜。
第二,入股甚至收購四維圖新!
當下四維圖新已經上市,市值百億左右,收購不現實,價格太高,也沒意義。
入股10%,當第二大股東,也得斥資十億。
而且一旦開啟免費導航,四維圖新的市值瞬間腰斬!
前世2013年百度和高德先後宣佈免費導航,四維圖新的股價就腰斬到六十億左右了。
哪怕十年後,也不過200億左右,增幅潛力不值一提。
當下收購,完全不划算。
第三,收購一個具有甲級地圖測繪資質的企業,自己測繪,打造自己的地圖資料,街景!
這種方案長遠看最穩妥,但要從頭開始,週期比較長。
第四,收購高德!
高德和四維圖新差不多的體量,只是高德既是地圖資料廠商,又做導航app。
而當下美股上市的高德,市值只有5億美金左右,也就是33億人民幣。
而四維圖新市值百億,是高德的三倍!
可以說,當下高德的市值被嚴重低估,或者四維圖新的市值,被嚴重高估!
高德五億美金的市值,王逸出6億美金,溢價20%收購高德,應該有希望。
畢竟當下地圖導航都剛起步,整個移動端的使用者數量也不過1.35億。
高德地圖排第二,使用者數量也才3000萬而已。
百度地圖使用者只有2000萬。
搜狗地圖使用者只有300多萬!
但高德的地圖資料,價值不菲!
前世百度2013年就提出6億美金收購高德,結果阿里橫插一腳,多給一倍的估值,並承諾不會改名,不會干預高德的發展。
最終,高德花落阿里。
2013年,阿里2.94億美元入股高德,持股28%,估值10.5億美元。
2014年,阿里又花了14.5億美金,全資收購高德剩餘股份,從美股退市。
不過那都是2013年的事,那時候高德使用者都突破1億了,自然更值錢。而當下的高德使用者才三千萬,肯定不值10億美金。
此外,阿里溢價一倍收購高德,也是被逼無奈。
當時騰訊收購了搜狗地圖,還有自己的soso地圖。
百度有百度地圖。
阿里什麼都沒有,徹底傻了,才不惜一切代價收購高德,實現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