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文科的崗位,那可就沒多少了,同時一些市場銷售,乃至後勤的很多崗位,同樣而也需要技術背景,智雲科技招募這些職務人才的時候,也會傾向於選擇理工出身的高階人才。
純文科這些崗位其實很少社招,因為純文科崗位少,而求職的人也超級多,因此智雲科技的一些純文職類的崗位,其錄取比國考還誇張,基本上能進來的都是清一色985以上,很多還是碩士,博士。
以上說的是社招,校招的難度相對低一些,但是也不容易……因為你要和一大票名校畢業生競爭。
今年統計的清北畢業生就業方向裡,新畢業的博士有百分之二十二都選擇了入職智雲集團,畢業的碩士裡有百分之十八的人選擇入職了智雲。
本科畢業生除了繼續深造的群體外,選擇就業的群體裡,也有相當多一部分是選擇了入職智雲集團。
當下的智雲集團,對高階人才的吸引力遠超其他企業或單位!
因為智雲能夠給你夢想,能夠給你豐厚待遇,也給你體面的社會地位。
想要進入這種頂級的高科技企業,其難度相當高的。
哪怕是你讀個985,也很難說能夠穩進智雲集團,尤其是一些普通專業的基本沒指望。
這個時候,一些智雲集團和大學聯合辦的一些學院,往往會有一些招聘優待,比如深城大學裡的聯合科技學院,然後還有安城大學裡的通城分校,廣城大學裡的半導體專業等。
這些分校或學院,專業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專門為了給智雲集團的人才需求而培養的,甚至連教學生裡的老師,很多都是智雲集團旗下的頂級工程師掛名的名譽教授,客座教授。
實習的時候,直接就安排進入智雲集團裡的研發部門進行實習了。
要你學習不拉跨,實習表現合格,那麼基本上就能順利進入智雲集團的研發部門。
而能夠看到這一點的家長和高中老師也不少,所以最近兩年這些智雲集團和這些大學聯合辦學的一些院系,受到了大量優秀高中學生的報考,因此其錄取分數線是相當高的。
通城分校裡下屬的微電子專業就是典型例子,這可是國內最頂級的先進製程工藝的專業,直接和智雲微電子這家國內第一大晶片代工廠掛鉤的。
進入這個專業,基本一隻腳踏進了智雲微電子的技術部門。
該專業錄取學生的分數也相當誇張,基本上是屬於985頭部的那一批了。
但是他弟弟卻是硬考上去了!
要說學習成績,他這個弟弟比於泰和更好。
而他的妹妹還在老家裡上高二,學習成績同樣很不錯,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211保底,985有望。
於泰和這兄妹三人的學習都挺好的,在老家裡的小圈子裡也算是出了名了的。
他們的父母雖然都是農民出身,但是卻是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從小就給他們兄妹三人灌輸了讀書是改變人生命運,讓他們從大山裡走出來的理念。
再加上其母親雖然文化水平,只有個小學文化水平,但是卻極為重視兄妹三人的學習習慣培養。
因此這三兄妹在幼年的時候就養成了比較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這也和於泰和這個大哥有一定關係,於泰和作為長子,早年就知道家中貧困,懂事的早,所以小時候就特別懂事早熟,然後學習非常努力。
這也影響了弟弟妹妹!
學習這東西啊,家長引導,家庭氛圍,兄長的榜樣引導,遠遠比名校名師更重要!
學霸這種級別的生物,從來都不是名校名師教出來的,而是家庭培養出來的!
於泰和讀博後,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每年拿到補貼有相當多一部分都是給了弟弟作為生活費。
不過這生活補貼也不是能隨便拿的。
廣城大學裡的學生可不少,其中學習能力出色的也不是隻有他於泰和一個人,畢竟這是一家211院校,生源的基本素養還是有有保障的,其中固然有不少人上了大學後放飛了自我,但是和於泰和這樣選擇努力刻苦學習的人也不少。
於泰和能夠超越一群同學讀直博,還能被他老師帶著進入聯合研發中心,這和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進入了聯合研發中心後,於泰和很快就到了他老師所在的專案組辦公室。
他老師搞的是計算材料學,最近的研究方向是鋰電池的新型負極材料,屬於智雲集團新型鋰電池大專案裡的下屬一個子專案。
當然,搞新型鋰電池負極材料的專案組,可不是隻有他老師這一個專案組,根據他老師透露,目前國內至少有三十幾個專案組搞鋰電池的負極材料。
有些是智雲集團內部的專案組,有些是海藍汽車內部的專案組,不過更多的還是和智雲有合作的各高校裡的專案組。
智雲集團搞研發,尤其是一些重點專案的研發,一向來都是喜歡搞撒網撈魚那一套,眾多專案組同時展開,對不同的技術路線進行不同的探索,最後只需要一個專案組獲得了成功,那麼就是勝利。
這樣的研發成本自然也很高,但還是那句話,智雲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