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
伴隨著餘音嫋嫋的鐘聲,晁蓋兩人要循聲而望,自然不算是難事。只是這光明寺中的房屋經舍僧房等每一類建築都在外表上有些相似,在加上歲月的洗禮,雖然光明寺不算很大,但也極容易迷路。
轉過幾道彎,路過幾條鋪著石板、長著青苔的小路,大抵是快要走到那光明寺的中央區域的位置了,卻聽那鐘聲越發的清晰了,宛如就在近前。
再往前行,繞到大路上,卻正見到先前豁然開朗。眼前是一片碩大的空場地。
在那場地中央,卻是有著一尊青銅大鼎,正焚燒這三株佛香。在那大鼎跟前,卻是有著數位長大和尚正襟危坐,面向前方。在這數人身後,更是有一個個個穿著僧衣的和尚間隔開來,正襟危坐,雙手合十,口中呢喃著佛號經文,都一臉虔誠地聆聽著什麼。
而那空地的最前方,卻是有著一座石臺。在那石臺之上,更有一眉須皆白的老和尚,面對著眾人手持一串念珠,正緩緩為眾人講述著什麼經文。
晁蓋與林沖悄然出現在最後,為了不打擾這片清修,兩人都可以走得很輕。除了那個端坐於石臺,面向眾人講經的老和尚,卻是幾乎沒有別人發現。
然而,那個老和尚宛如沒有發現晁蓋兩人一般,只是照舊緩緩講授,並無異常。
此時,晁蓋卻忽然發現,便在那眼前,那聽講眾僧的最後,卻有著一男子,約莫二十多歲的年級,身著青衫,束著髮髻,渾似不是出家之人,與這全場的僧眾顯得格格不入。
晁蓋見狀,也與林沖輕聲上前,便在那人旁邊不遠席地而坐,開始聽講經文。 剛剛坐定,那身著青衫的男子便發現了身旁的晁蓋,繼而對著晁蓋看了一眼。
晁蓋見得對方看來,只是微笑著對對方示意。對方見狀,也只是輕輕點點頭,繼而便再度將目光轉移到前方。見狀,晁蓋也沒有在意,只是也開始仔細聆聽起來。
“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晁蓋聽著那眼前不遠處老和尚口中念出的經文,不由自主也一下子想起了前世自己被老和尚收養的時光。
在那段日子裡,幼時的他雖然不曉得老和尚常常吟誦的佛經有何用,但也不免耳濡目染。此時觸景生情,竟然頓時一下子回想起前世與老和尚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剎那之間,晁蓋不由緩緩閉上雙眼,聽經聲悠悠而過,內心卻如同有些平靜的湖面,頓時泛起道道漣漪。
“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那最前方石臺上的老和尚悠悠講道,雖是語速有些慢,但是卻如同暮鼓晨鐘一般,敲擊著人的心頭,令人欣的喧譁盡數消散,不由沉浸在這一片佛號經聲之中。
而此時的晁蓋,往事卻是不住地一幕幕浮上心頭。那前世的種種,尤其是與老和尚生活的時光,點點滴滴,如同電影一般掠過腦海。
攀巖採藥續命!
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夜以繼日,習武續命!
外面是一片佛號經聲,而此時晁蓋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那幼時被老和尚收留,整個童年與大部分的青年時光裡,無數次聽著老和尚對他講經,不斷地浸著。
雖然那時候老和尚吟誦的佛經對當時的他來說極為晦澀,但是,聰明如他,在不斷地重複聽聞中,他也不由記住了許多,深深印刻在了腦海之中,每一句都是一片光景,都是一片時光。
伴隨著那老和尚的講解,晁蓋那內心的波瀾也漸漸平息下來,繼而臉上不由泛出一絲瞭然的神色,情不自禁地開口,與那老和尚的聲音重複在一起:
“內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
話音落下,晁蓋心頭彷彿更有了什麼明悟一般,臉上額頭中央頓時有著一道若有若無地光芒升騰而起,整個人的身上,繼而有著一股難以名狀的和煦氣勢對著周圍散發開來。
而此時,那看臺上的老和尚見到晁蓋身上的變化,頓時不由停了下來,臉上出現一道不可思議的神色,有些驚駭地道:
“這……這是……靈光乍現?”
【本章寫了很久,查了許多資料,藏了一些東西。大家可以仔細咀嚼那幾句佛號,暮鼓晨鐘!最後,求一些打賞吧!道士拜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