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貞長到京已一月有餘,除了參加禮部的宴席、交付上貢禮物等事,幾乎一事無成。
好在大明國朝廷用外國使節的禮儀、接待了毛利,也沒有找他算賬的跡象。他多半不用再擔心,會成為錢習禮死亡的替罪羊之一了。估計那事,還得京都侍所的人倒黴。
大明國京師的日子十分安穩富足,據說一些南方小國前來朝貢的國王首領,在這裡住著、有吃有喝,便不願意回去了。
但毛利貞長已有些坐不住,他想盡快返回日本國。博多灣之役後,日本國內諸大名勢力、大內家的形勢都有變化,毛利不再憂慮性命,便想著能爭取到在大內家的應有地位。
毛利寫好了辭行的奏章,當然是用漢語文言文寫的。他把奏章拿給秋月氏看,希望她查查裡面是否有避諱詞、並修改潤色。秋月在寺廟長大,受到的文化教育、比毛利要好。
秋月氏看了一遍奏章,稍作修改。毛利便重新坐在椅子上抄寫,在會同館的房間裡沒法跪坐,因為地面是磚石、也沒有鋪席子。
“我要一起回去嗎?”秋月氏用日語問道。
毛利道:“當然要回去。這麼長時間了,如果大明國皇宮會給你封號,早就給了。”
秋月氏又問:“我回古處山城?”
毛利一邊抄寫,一邊答道:“先隨我去周防國山口城,然後派人去古處山城見秋月當主。我們兩家的聯姻,還能繼續。”
秋月氏點頭應允。她也沒見過毛利貞長的兒子,但她的婚事是兩家的事;不管毛利家的子弟是怎樣的人,她只能順從。
毛利抄寫完畢,檢查了一番,等墨跡幹了、才放到奏章封面裡。他問道:“奏章送到何處?”
秋月氏搖頭道:“我不知道,之前的奏章,交給了迎接我們的官員吧?”
毛利想了想道:“禮部的官。我們送到禮部去。”
秋月氏忽然說道:“等我一下。”
毛利道:“你不必前去。”
秋月氏又重複了一聲,快步向她住的廂房裡去了,因為步子急,木屐的聲音很響。
她從一個布袋裡,拿出了那條刺繡腰帶,撫平看了一會兒。她怔了片刻,便不再猶豫,麻利地摺疊好,放在了一隻木盒裡。接著用布、繩子包裹好。
她抱著東西走回客廳,對毛利道:“王善大人幫助過我,我應該感謝他。今後沒有機會了,便送他一些禮物,當作回報。”
(本章未完,請翻頁)
“甚麼東西?”毛利問道。
秋月氏道:“一枚鎮紙、一枝筆、一個硯臺。”
毛利看了一眼她懷裡的東西,點頭道:“給我吧。”
秋月氏抱著沒放,說道:“我和一道前去。”
毛利的小眼睛打量著秋月氏的臉,秋月氏迎著他的目光,單純美麗的臉上、露出一個坦然禮貌的微笑。
“那我們出發吧。”毛利道。
二人走到院子裡,招呼了兩個隨從,便向會同館外走去。明國官府派來的門子沒有為難他們,只是打拱見禮。他們走南邊的會同橋過河,然後沿著長安街、到長安右門,出示了公文印信之後,守軍放他們進去了。
幾個人走了一段路,便看到了寬闊的千步廊。大街兩旁那些古樸典雅的大房子,便是大明國很多中央衙|署的所在。
毛利回頭用日語道:“那個王善的身份可能是假的,他看起來必定個武夫。我猜測多半是個武將、或者大明國權貴的親戚,總之在官府有認識的人,不然確實辦不成那些事;託官府查盜賊,讓宮廷太監帶你進宮遊逛。”
秋月氏道:“他為何要騙我們呢?”
“不太清楚,或許是不想以真正的身份露面吧。”毛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