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生滿臉皺紋年紀甚老,看上去比掌門師兄方證還要長上幾歲。說話神情甚是慈眉善目,憑地一個有道高僧風範。
華山派弟子都知到這“方”字輩僧人乃是當今少林寺的第一代人物,要細算起來比五嶽劍派各派掌門還要高上一輩,竟然主動下場與小了自己兩輩的嶽靈風過招。
嶽靈風見是方生親自下場,連忙行了晚輩大禮。方生上前一步雙手虛託,僧袍肥大的衣袖伸展開來,一股柔和的勁風將嶽靈風託了起來,向和顏悅色的說道:“嶽少俠,剛剛進門你已經行過大禮了,咱們切磋武藝的時候就省去這些繁文縟節吧。”
若論內力之強,恐怕在場所有人都比不過吸收了江南四友等十幾人功力的嶽靈風。他若硬要給方式行禮,那方生自然是阻攔不了。
可這種事情嶽不群做出來是謹守禮數,嶽靈風這個小了方生兩輩的人做出來就有賣弄功力、不識抬舉的嫌疑了。因此,嶽靈風藉助方生這一託之力,微微抵抗一下,便順勢站了起來。
方生道:“嶽少俠,咱們是比拳腳還是比兵刃?”
嶽靈風答道:“方生大師,晚輩更擅長劍法,便斗膽請教大師兵刃上的功夫吧!”
方生點頭說道:“拿便如嶽少俠所願,少俠請。”
嶽靈風拔出長劍,將劍鞘背在身後手腕一抖,劍鞘朝著身後的梁發直直的射去。這劍鞘去勢甚急,眼看就要拍到梁發的臉上,可是梁發卻好似並不擔心,沒有絲毫的動作。
待劍鞘飛到梁發麵前不到兩尺的距離時,突然一頓。原本迅疾的去勢竟然生生止住,如同有隻無形的手凌空抓住了一般停在了空中。
就在劍鞘開始要下落的時候,梁發抬手輕巧的接過了嶽靈風的劍鞘。
在場眼力好的人對嶽靈風不聲不響露的這一手暗暗喝彩。剛剛他手背身後,大臂與小臂絲毫未動,僅憑手腕將劍鞘擲出,而且在擲出的同時使了一個回力的手法。在梁發身前竟然突然由動變靜,回力剛剛好抵消了去力。
這一手不僅需要不俗的內力,更需要細膩的控制手法。在場的人中自問能做到向嶽靈風這種程度的卻是不多。
方生笑著說道:“嶽少俠好俊的身手。”再看了一眼嶽靈風手中寒光逼人的長劍,又嘆道:“好劍。”說罷從他右腿外側的一個細長布袋中抽出一根三尺來長的舊木棒。
華山派和武當派的眾位弟子見這位少林高僧竟然用一根平平無奇的木棒做兵刃,都是心頭一怔:“沒想到方生大師的兵刃只是這麼一根短木棒。”
這根木棒不知經歷多少年頭,通體已經呈紅褐色。表面已經被人把玩摩挲的出現了一層瑩潤的包漿。
嶽靈風使出一招“蒼松迎客”,朝方生大師刺了過去。
方生大師雖然內力深厚,開始並不想以內力壓人,抬起木棒和嶽靈風戰了起來。
嶽靈風使的是華山派的一路“希夷劍法”。這路劍法出招如狂風驟雨,異常迅疾。可是隨著功力日深,長劍的速度越快,破空之聲反而越小。練到至高境界,便會達到大音希聲、若希若夷的地步。
方生見嶽靈風這一劍刺來勢如離弦之箭,卻絲毫沒有聽到破空之聲,顯然這路希夷劍法已經練到極深的境界。心中一凜:這後輩年紀不過二十出頭,怎麼能有如此功力?
收起僅存的輕視之心不退反進。雙手向後一伸,兩隻袍袖中登時鼓起勁氣,跟著側向平舉舊木棍向前面橫掃,只聽得“嗚——!”的一聲,木棍被凌厲的勁風裹挾砸中了嶽靈風刺出的劍鋒。
雖是木棍,卻硬如鐵,重如銅。與嶽靈風剛猛鋒利的劍鋒相擊,竟然沒有傷到分毫。嶽靈風心想:“這舊木棍到底是如果做到刀槍不入的?這柄劍獨孤求敗當年可是自信剛猛鋒利無堅不摧的,竟然不能在方生大師的舊木棍上面留下一絲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