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確實不起眼,但大家都慣性的搞電腦端乃至手機qq那種註冊,冷不丁的看見對手這樣,也難免稱讚確有“簡潔”之美。
產品都是對比出來的。
另一位聽著大家的討論,忽然說道:“微信的這種一鍵直達很不錯,手機號是手機使用者都有的東西,是他們和我們都能用的,但我們還有他們沒有的qq號,我們可以讓qq號也一鍵直達,這樣導流的時候就更方便了。”
會議室裡一片贊同之聲。
盧山聽著大家的這種研究,深覺滿意,這就是學習微信的簡潔精神,而不僅僅是移植手機號的觸達。
這天晚上,當他把白天討論彙報給兩位boss,果然也獲得他們的認可。
次日,盧山仍舊驚訝於這種來自微信的新細節。
因為有著遠超對手的技術能力和團隊,企鵝競品的開發預期只有34周的時間,而微信這種功能簡單的產品早就被裡裡外外的翻了個明白,沒想到在己方整體輪廓已經成型的情況下還能有這種發現。
按照pony昨天的評價,這就是“移動的味”。
盧山重視這次的任務,既一如既往的相信己方,也不輕視微信,但是……
或許是存在慣性的思維吧。
盧山這麼想了一天又知道同事有前往申城的活動,便打算放空放空這兩週一直緊繃的精神,也利用短暫的空白時間來重新打量己方開發的產品。
10月22日,企鵝高階副總裁盧山與公關部副總倪飛鵬等同事一起飛往了申城,參加企鵝在華東的合作交流活動。
盧山和負責公關部的老總劉昶比較熟,近期沒忘記關注微信在輿論方面的動向,尋求的是全面的跟隨競爭,而公關部受限於3q大戰以及近些年的公司競爭口碑,一直沒有什麼太有效的動作。
或者,按照倪飛鵬的話來說,“俞興會被反噬的,他的那個百曉生就得罪了不少人,而且,微信起步宣傳的人人網已經要做移動im工具了,包括近期給了很大流量的360,聽說也有點這個意思。”
“俞興只是憑藉一時的風頭和作秀,這種很快就會被看膩和遺忘的,網際網路的資訊更替太快了。”
盧山對於這種不屑不置可否。
他只知道企鵝這段時間在公關層面幾乎可以說是慘敗,尤其,劉昶在“艱難的決定”之後的釋出會更是慘敗中的精華。
反觀俞興,百曉生頂多就幾百萬的使用者,再加上他個人的微博也就幾百萬,不知怎地就打造出咄咄逼人的推廣勢頭。
平心而論,盧山覺得俞興憑藉他手裡的資源能把微信做到這種程度真的值得尊重了。
但是,不管微信如何紅火,都只是在企鵝沒有競品的情況下發展出來的,而這樣留給它的時間只到月底,也就是還有一週的時間。
如此一週時間,微信再怎麼了得,使用者總量也就到1000萬+。
構建技術團隊,打磨移動產品,低調切入校園,契合智慧手機,承接3q輿情,營造反抗口碑,遊說機構逐利……如此種種,確實很厲害了。
企鵝除了把微信的產品進行剖析,也自然而然的評估了這家草創公司的發展。
盧山觀微信,如今只如掌上觀文。
知己知彼,就算微信再怎麼堆使用者,最多最多也就是1500萬的體量。
換言之,己方競品從零起步是打一家1500萬使用者的產品,那麼,按照企鵝全力調動的資源,算上產品剛釋出的除錯和磨合,需要多久超越競品?
團隊內部對此的討論是最多需要半年時間,更樂觀的是23個月就能瓦解微信的威脅。
因為,企鵝一動便會帶來連鎖反應,公司已經有人在和idg、今日資本、啟明創投以及紅隼資本溝通,倒不算威脅,只是表示這次的重視程度。
甚至有人覺得,微信這家公司如果資金鍊一斷,可能個把月就會像流星一樣迅速消逝了。
盧山坐在前往活動現場的車裡,想著微信公司的總部也在申城,忽然感慨道:“今天到了申城,我倒是想見見俞興了。”
公關部副總倪飛鵬好奇的問道:“盧總這次帶著收購任務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