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思考,躊躇,遲遲給不出答案。
他還在消化俞總的資訊,企鵝的應對戰略、陌生與熟人社交、競爭時間判斷……
李善友感覺俞總沒有藏私,也就生怕自己的話會出現誤導,最終只能誠實的搖頭:“我很難估算一個具體的數字,這個,嗯,俞總,你怎麼想?你認為需要做到多大規模?”
俞興也搖頭:“不知道啊。”
李善友:?
“我最近在琢磨,但畢竟沒做過投資,所以,我們直接問投資人好了。”俞興沒有既定的答案,今天也不是講課,而是共同探討合理的計劃,所以,他拿出手機,邊找號碼邊說道,“我和今日資本的副總裁比較熟,我問問他,讓他給個參考。”
李善友“呃”了一聲:“這樣可以嗎?”
“為什麼不可以?投資人又不是洪水猛獸,他是陪我們一路前行的最佳夥伴啊。”俞興認真的說道。
手機外音裡傳來聲音:“俞總,不用這麼刻意說給我聽,又什麼事?”
李善友:“……”
“是這樣的,我們今天在聊如何打動投資人,希望劉總給一個可以讓你們進行討論的專案進展,比如,三個月做到多少使用者,這樣給個簡單的參考。”俞興沒有說的太複雜。
“你這筆投資,我肯定做不了主。”劉建凱在電話裡嘟囔了一句,但還是沉吟道,“三個月時間的使用者體量,如果是普通專案,其實從開始也好說,但你們這個必須得考慮企鵝的競爭。”
他稍加解釋:“一個專案值不值得投需要看多方面的綜合,正常有個六七十分,打個‘良’,我們就可以試一試,但你們的評分必須做到90分,必須是‘優’,乃至‘優中優’,那樣才有投資的價值。”
俞興提醒道:“廢話少點。”
電話變得沉默。
李善友彷彿感受一縷可以想象的怒氣從手機裡飄蕩出來。
片刻之後,劉建凱變得言簡意賅:“三個月沒摻水分的做到兩百萬,我們就會開會討論了。”
“好的,再見,劉總。”俞興收到參考,“掛了。”
“等等,俞總,咱們得談談百曉生的融資了,你確實下時……”劉建凱接了電話就順勢聊聊正事,但話說一半就發現已經被掛了。
他捏著手機,愣了一秒,只有一個字的本能反應:“靠!”
另一邊的俞興伸手在白板的問號後面寫下“200萬”的字樣,但他沒有滿足於一家的參考,而是又如法炮製的詢問了IDG和啟明創投。
緊接著,白板上出現了“150萬”和“250萬”的字樣。
IDG的意向門檻最為寬鬆,它的實力也最為強勁,啟明創投的門檻最高,資金實力則是三家裡最薄弱的。
李善友瞧著俞總這一通詢問,笑道:“俞總,你這效率是挺高的,順帶著還和投資人鋪了鋪意向。”
“都是順手。”俞興不覺得這有什麼值得說的,注意力仍舊在競爭規劃之上,他伸手擦掉問號與數字,最終邊寫邊說,“我們優中取優,定下300萬的目標,這就應該是市場裡很有競爭力的數字了。”
他往後退了一步,打量白板上的目標。
辦公室裡的李善友與雷衛明也是同樣的動作。
三個月三百萬。
不僅沒選IDG的最低門檻,反而還自我提升到了兩倍。
雷衛明一直在聽,一直在琢磨,到了這會終於忍不住說道:“俞總,這三個月的目標太高了吧,我們百曉生一年多了也沒到這個數字。”
“目標確實比較高,但百曉生的是垂直細分的職場使用者,它的獲取難度是好幾倍,微信嘛,它只需要能擷取到普通使用者就行了,兩類使用者的需求完全不同,後者要寬泛太多。”俞興先肯定,後否定。
雷衛明明白這一點,只是拿百曉生的發展用來明確相對的難度,他遲疑道:“就算這樣,也還是很難啊,百曉生獲取使用者的廣告價格都是那樣的,反應使用者群體不同的是最終效果。”
百曉生因為垂直細分,花100萬可能是1萬新增使用者的效果,微信就算能獲取更多使用者,它仍舊需要花100萬。
這種推廣資金如果按照百曉生那樣,可能一把就花完了,而不同於百曉生的競爭局勢,微信公司這樣很難獲得後續資金。
“是的,所以,我們前期,至少是獲得機構投資之前都不用使用大規模的廣告推廣,這一點有點像什麼呢,嗯,就像百曉生最早憑藉網站機制來獲取流量一樣。”俞興嚴肅的說道,“微信的‘機制’就是它能省去簡訊費用,能夠跨越不同的運營商,這是如今很強烈的使用需求。”
他伸手在白板上寫了“簡訊”兩個字,繼續說道:“就拿移動的動感地帶音樂套餐舉例,11塊錢的包含60條免費簡訊,16塊錢的是120條,21塊錢的是240條……如果是240條,每天只能發8條,然後額外一條基本是1毛一條,這很多時候是不夠用的。”
“同學之間聊聊,戀人之間聊聊,工作上溝通等等,如果簡訊夠用,如果大家不在乎,移動的飛信也不會那麼快就獲得那麼多使用者,大家的簡訊需求在飛信上已經驗證了。”
“微信可以幫助大家溝通時省錢,這是最大的吸引力,而不同於QQ長達十數年定下來的調性,它在熟人之間的作用會讓大家願意嘗試的。”
俞興聊到這裡,談及不遠的競爭方式:“我們推微信不能用那種大開大合的方式,要充分發揮移動化的效應,要充分深入到最具活力的使用者群體,也要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的傳播效應,這樣才有機會打動市場,打動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