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折箇中?
儘管俞總沒有立即答應,但他的態度已經挺明確了。
譚睿澤既驚訝,又振奮。
“葛智傑的想法,我現在也能理解,你的想法也是,但我們需要在巨頭競爭的壓力下尋找一條最合適的現實之路。”俞興表達自己的立場,“既然要做,我們就做我們能力範圍之內最好的事情,然後再看它會怎麼樣。”
能力範圍之內最好!
俞興沒有太多的猶豫,他已經比較傾向於譚睿澤的想法,因為……
好吧,企鵝這種核心業務是即時通訊產品的系統架構很具有說服力。
不管使用者數量還是產品功能又或者系統穩定性,巨頭自然有巨頭的技術功底,而考慮到一款新興應用不是真要究極對標QQ那種數億使用者的大魔王,提前籌備的效果或許能夠支撐這種前期競爭。
俞興自己的心裡有一本賬,即便按照譚睿澤的估算上限,120個人在1年之內的薪資支出不會超過1500萬,而萬。
只要微信公司能做出來一些希望,中間融資是能支援必要投入的。
產出大於投入,這就是一筆賺錢的賬。
更何況,還有過山峰的伺機而動。
這天晚上在初步有了傾向之後,俞興整理了與譚睿澤談話的錄音,用裡面的主要技術部分來尋求百曉生程式設計師們的意見。
毋庸置疑,百曉生的程式設計師們與大代價請來的譚睿澤、葛智傑存在很大差距,但他們也能給予側面的佐證。
最終,俞興得到了一種感覺。
葛智傑是激進派,譚睿澤是沒那麼激進的激進派。
次日上午,八點半,俞興把葛智傑請來了自己的辦公室,嘗試儘量解決他的一部分思想壓力,上來就先丟擲了三個問題。
“葛總,你覺得我們剛剛成立不到一個月的微信公司是大廠嗎?”
“葛總,你覺得我們的技術實力可以比肩探索技術前沿的阿里嗎?”
“葛總,你覺得公司的資金能夠支撐這些嗎?”
葛智傑沉默不語,臉色開始有點不好看。
半晌之後,他給了自己的想法:“這是奠定與企鵝產品競爭的框架基礎,可能確實需要一些探索,但我這兩天有在嘗試與阿里的人交流,也許可以挖來幾位,他們有這方面的經驗和能力。”
“葛總,我們預留不了那麼多探索的時間,我們需要在儘可能的時間裡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俞興指出問題,“我們當前的主要矛盾就是要趁著企鵝還沒有在移動端發力而搶跑一段時間,這段搶跑的時間越長,我們越有成功的希望。”
“如果能成功,那再反過來做探索也不遲,就拿你說的阿里,它不也是這兩年才開始探索,它為什麼不成立的時候搞這些?”
“這都是一樣的道理,咱不能痴迷於技術前沿的魔力。”
葛智傑被這樣批評了幾句,有些抹不開臉,不穩定的情緒又開始蠢蠢欲動。
“葛總,你別請辭。”俞興察覺到那麼一絲苗頭,先制止,後談經驗,真誠的說道,“葛總,你也知道我是學醫出身,我們有個概念叫做‘循證醫學’,說是要把醫生的個人經驗與當前的最佳研究結合,再考慮患者的意願,制定出最適合的方案。”
“論經驗,那就得看你們這些人的經驗,論最佳研究,國內不應該看阿里,而是應該看本身在做即時通訊的企鵝……”
俞興這麼一說便把譚睿澤連夜寫出來的報告遞了過去,上面闡述了企鵝的系統架構設計,又比較了各種架構的優缺點,以及微信公司當前的狀況。
不得不說,譚睿澤這樣一篇洋洋灑灑的論述都要打破他對程式設計師的印象了。
“俞總,你認為他更正確,是麼?”葛智傑看完之後給了這樣一句。
“微信公司需要一個更適合當前階段的方向,至於他的建議是不是更正確,我希望葛總能和他仔細交流之後再給我一個答案。”俞興說到這裡,繼續剛才沒說的第三個因素,“公司如何發展,還要論意願,葛總,你們要充分考慮到我投入的意願,這樣才能讓我們走在最快的路上。”
葛智傑看著面前的俞總,表情還是不太好看。
俞興這時候沒像前面幾天那樣勸解,而是說道:“葛總,公司這種剛開始的階段就是要‘能者上’,譚睿澤從今天就是咱們的技術副總監了。”
“我覺得我不適……”葛智傑的情緒一個波動之下又想請辭了。
俞興直接打斷道:“葛總,公司在招人,百曉生的招聘團隊也在幫忙招人,但有人反饋說,百度出來的技術都不太行,建議我從網易、華為、阿里等公司招。”
葛智傑不屑的笑了一聲,覺得可能真有這樣的話,但更可能是俞總的激將法。
“你辭辭辭,你總得證明點什麼再辭吧?哪怕把我前面兩千萬的預算花完呢?”俞興微微搖頭,也展示了一些不屑,“這樣看起來,譚睿澤最起碼還敢花錢,還敢問我要預算。”
俞興彷彿找到了第二個進入蜜月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