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傳播就是快!
儘管已經存了這樣的認知,但眼睜睜看著百曉生的使用者註冊量節節攀升,俞興還是忍不住給了一句這樣的感慨。
從21號發動,截止到26號的開會,百曉生五天時間的使用者量從26587翻倍到了58145,也就是平均每天增長6312個使用者。
一天6300+!
兩天就抵一月之功!
而且,百曉生的註冊存在門檻,要求使用者進行實名認證。
即便這種情況下,每天仍然能有這麼多的增長,這讓公司上下都極其喜悅。
董事長的打沒白挨!
俞興帶著同事們回顧了過去五天的資料,給出自己的工作規劃。
“咱們網站要在主頁強調我們的立場,一個是我對媒體也是對公眾喊出的‘獨立第三方’,這是我們網站在網際網路行業存在的邏輯基礎,也是我們必須要堅持的,不然,網站本身的生命力也會很快消失。”
“另外一個,保護使用者資訊,絕不對外透露,這個也要顯眼的標出來,這是我們要取信於使用者的。”
一是行業裡的定位,二是對使用者的承諾。
百曉生作為一個小網站,這兩點都會遭受質疑,同時,雖說把使用者數量作為了前期的目標,但使用者活躍也是緊跟著需要考慮的維度。
使用者只註冊不活躍,那和沒註冊的差別也不大。
參會的呂海穎這時候說道:“師兄,既然我們前期的目標提早達成,那頭銜與匿名功能都可以進行小規模的測試了。”
百曉生現在還沒有開匿名功能,5萬是一個分水嶺,既要去接觸投資人,也要正式打造職場話題裡的重要部分。
俞興頷首,贊同道:“不錯,這兩個功能都可以上了,我們比剛開始多了不少職場使用者的基礎,現在得把他們留下來,事實證明,對於網際網路婚戀行業的炮轟是成功的,是有效的。”
“這算是我們職場話題一定程度上的驗證。”
“匿名功能很可能催化出一場場小的接連不斷的‘炮轟’。”
“網際網路的傳播很快,這種接連不斷的小炮轟必然也能起到吸引使用者的效果。”
讚美的事不用披馬甲,直接發帖就行,但凡披了馬甲來匿名發言,十有八九都是吐槽或者抨擊,而這種性質與俞興炮轟網際網路婚戀是類似的。
俞興的炮轟起到了顯著的引流效果,可是,他不可能一週就跑出來炮轟一次,也沒有那麼多素材。
所以,匿名功能就是發動了群眾,由職場裡的無數個“俞興”來使用自己的炮轟素材。
這個時候,今天過來上班正好趕上開會的孔惠琳提了個問題:“俞總,這個匿名功能的使用是不是……”
她斟酌了一下:“有點容易誤傷?”
俞興面對這種對基礎設定的疑問,沒有生氣,耐心的解釋道:“首先,咱們得明白我們網站的立場是站在哪邊的,相較於強大的企業,專業的法務,個體是弱小的,我們的存在是許多個體的彙集。”
“我為什麼強調和堅持不接受網際網路公司的投資,不接受企鵝、阿里那些有著極佳資源的投資,雖說它們也沒說投哈,就在於我們想要成功就要獲得來自許許多多的個體的認可。”
“是弱小的個體容易誤傷強大的企業,還是反過來?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顯。”
“其次,作為平臺,我們確實也必須對使用者言論承擔一定的責任,要有約束的機制。”
“乍一看,似乎匿名了就無所畏懼了,但其實,我們約束的機制已經隱含在門檻裡了。”
“使用者想要匿名必須有實名+工作的雙重認證,他是對外面的企業匿名,而不是對我們平臺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