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做事非常果斷。
為什麼只淘汰十歲以上的學生?
自然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基礎的勞動力。
待在學校最久的學生,最起碼接受了一整年的教育。
而學習時間最短的學生,也都經歷了小半年的教育——來自於羅曼第一次人口掠奪。
妮麗兒將這些人判定成不學無術的枯枝敗葉,肯定是經歷了十足的考量。
學不進去?
不為難你了。
你就去幹活吧。
羅曼不在乎裡面有沒有被埋沒的天才。
天才要是會被埋沒,那就不叫天才了。
有本事在被逐出校門後,大吼一聲莫欺少年窮,一邊艱辛勞作,一邊刻苦學習,一鳴驚人,把妮麗兒的臉給打腫。
到時候羅曼肯定會被驚動,然後親自接見這位掌握了所有單詞的神童,並且對他委以重任。
有這種大毅力、大智慧的苗子,他開心都來不及。
當然,現在也蠻開心的。
畢竟直接多了六百個次級勞力。
說是十歲起步,但不等於全都是十歲。十四五歲的孩子也挺多的,有些孩子甚至十六歲了——在去年是踩著點進學校的。
按照農夫標準,十四五歲就是個合格的勞動力了。
羅曼過去養了他們這麼久,只證明了他們是學習廢物。
那他不會給第二次機會了。
他們有些人會在養殖部,幫著亞基割草、擠奶。
也有些人會在木工廠那邊當學徒。
還有些會被分配到鍛造部,魯託教他們如何冶鐵。
再不然就去農業部,跟著巴洛學習種地。
斯格鎮這麼大,總有一項勞作適合他們。
在退學那天,羅曼讓妮麗兒送給那些學生一個印滿單詞的識字本,並且讓他們別忘記這段經歷,好好學習——廣撒網,說不準真撈起幾個隱藏的天才呢。
畢竟幹活了才知道幹活的苦,就會有學習慾望了。
妮麗兒大刀闊斧的改革學校,效果立竿見影。
所有教師都鬆了口氣,尼瑪的,前段時間簡直就是地獄。
學校是自治執行。
管理成本也接近於無。
學生輪流做飯,羅曼只需要每天提供食材。
不聽話就打,下課隨便玩,上課你敢搗亂試試?
教學模式可謂是極其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