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門剛開,一道纖細身影便撲進屋內,緊緊抱住古長青的手臂來回搖晃:“古長青師兄!真的是你!”
風若雪仰起頭,望著身形愈發巍峨、面容堅毅冷峻的師兄,眼眶瞬間溼潤:“壞師兄、臭師兄!一離開就是十年,也不想著回來看看我們,還以為你被妖獸叼走了,可把人急死了!”
古長青愛憐地揉了揉她的腦袋,心頭泛起陣陣暖意,某種難以言喻的情愫也隨之湧動:“小丫頭,這是咒我呢?有回我還真差點葬身獸口,敢情是你在背後搗的鬼?”
“啊?”風若雪捂著小嘴驚呼,滿臉焦急,“師兄真遇上妖獸了?你受傷沒?那畜生在哪,我們這就去宰了它!”
古長青哭笑不得,又重重揉了揉她的發頂:“我要是出事,還能在這跟你說話?快說說,怎麼也離開宗門了?”
話音剛落,只見俊雅出塵的李易含笑立於門口:“李易見過古長青師兄。多年不見,師兄氣色更勝往昔,修為精進,可喜可賀!”
古長青上下打量著對方,忍不住讚歎:“易師弟不愧是絕世天才,竟已達分神初期境界!”
提到李易,風若雪比自己突破還驕傲:“師兄驚著了吧?如今易師弟已是華清門無峰長老,你恐怕不是他對手啦!”
古長青只是笑笑,並未反駁。一旁的澹臺雪袂暗自莞爾——若小師妹知曉,連合體後期的喬忡都被古長青輕易拿捏,不知會作何表情?當然,她自然不會洩露這個秘密,只由著小師妹高興。
“納蘭師姐!”風若雪歡呼著撲進澹臺雪袂懷中,“都一年多沒見了,可想死我了!這次能找到你和師兄,真是太好了!”
古長青將李易迎入屋內,又喚侍者添了酒菜。四人圍坐席間,風若雪最是活潑,纏著古長青追問這些年的經歷。可他這些年不是在尋覓五行絕地,就是埋首淬鍊肉身,實在沒什麼精彩故事。反倒是為尋他而遊歷各地的澹臺雪袂,知曉不少風土奇聞,席間便成了兩位女子的談天說地,兩位天才修士則靜靜飲酒傾聽,時不時被風若雪的驚歎逗笑。
此刻的古長青,對風若雪的感情已悄然變化。兄妹之情愈發深厚,男女之情卻淡了幾分。並非不再喜歡,只是他學會了理智看待——若她心有所屬,他便真心祝福;若兩情相悅,他也欣然接受。這份感情於他,已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坦然。
李易開口解釋此行目的:“我與風若雪師姐經掌教准許外出歷練,正巧碰上這場修仙者盛會。聽說古長青師兄五日後要拍賣妖丹,這才尋了過來。否則茫茫人海,還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師兄,你真有妖丹?快讓我瞧瞧!”風若雪滿眼好奇。要知道妖丹珍貴異常,尋常修士極難一見。
古長青從儲物袋中取出一枚妖丹,璀璨光華與磅礴靈力頓時引得三人驚歎。風若雪突然想起先前的玩笑:“這該不會就是那頭差點吃掉你的妖獸內丹吧?”
古長青仔細辨認妖丹上的獸紋,搖搖頭又取出另一枚,依舊不是:“那頭妖獸的確被我斬殺取丹,不過已委託真武逸士汪清越前輩,送去參加交易會的拍賣會了。”
李易感慨道:“能獵殺中期妖獸,師兄的實力恐怕比尋常出竅期修士更強,就算面對分神期強者也有一戰之力。”
“真的嗎?那易師弟雖是分神初期,也不一定打得過師兄?”風若雪瞪大眼睛。
古長青故意板起臉:“小師妹,就這麼盼著我輸?”
這一問讓風若雪愣在當場,半晌才嘟囔道:“易師弟可是公認的天才,比師兄厲害些才正常嘛!”逗得眾人忍俊不禁。
李易神色一肅,說起妖丹背後的隱秘:“妖丹之所以珍貴,不僅因其煉丹價值,更因屠殺妖獸取丹是修仙界大忌。妖林山脈強者如雲,一旦犯禁,輕則身死,重則連累宗門。過去曾有修士鋌而走險,最終招致滿門覆滅,這才立下鐵律。後來人妖兩族簽訂協議:妖獸擅自離山,被殺取丹活該;修士私闖妖林,被獵殺也無怨。但若能帶著妖丹全身而退,便算戰利品。可妖丹哪有那麼好帶走?妖獸天生能感應同類氣息,結丹後感應更強,臨死前還能借妖丹向千里內同類傳遞訊息。即便來不及,死後妖丹也會自動釋放訊號。所以想悄無聲息取丹,根本不可能。”
聽完這番話,三人都將目光投向古長青,好奇他究竟如何在妖林山脈取丹並安然脫身。古長青卻笑道:“三枚妖丹確實取自妖林,但其中緣由說來話長,還是罷了。”眾人知曉這是他的秘密,便不再追問。
李易感嘆:“這些年我修為雖進步神速,終究還是不及師兄。古長青師兄才是真正的天才,我實在愧不敢當。”
“易師弟才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短短數年成就遠超他人百年苦修。我們修的道不同,並無可比性。你有你的道,我有我的道。”古長青誠懇說道。
“師兄說的道,是武修之道嗎?”風若雪追問。
“武修只是其中之一,易師弟日後主修的道,也會與眾不同。”
風若雪更好奇了:“易師弟,師兄說的是真的?你以後修什麼道?修仙到底有多少種道啊?”
李易無奈笑道:“所謂‘道法三千’,實則萬物皆可成道。如今修仙界成體系的有道門的太上道、太清道,佛門的佛道、禪道,還有武修的武聖道、劍修的劍仙道,妖修也分妖丹道、妖魂道。就連草木,也有其獨特道法。”
“師弟懂得真多!我修仙這麼久,還是頭回聽說!”風若雪滿眼崇拜。
澹臺雪袂也問道:“那我們華清門所修,屬於哪類道法?”
“經過數千年演變,各門派融合眾家所長。像華清門和華南洲諸多門派,便是結合道門太清道與劍修劍仙道,形成了獨特的修行體系。”李易耐心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