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使是這樣,經營一個鋪子的收入也比租出去多多了,姜愛華其實也不想姜成才太累,每天能有個兩三百的營業額她也滿足了。
果然,熱鬧了幾天後,熟客都來過了,店裡的生意漸漸地淡了下來,再也沒有出現過排隊的現象,姜成才只在午飯跟晚飯的時候忙幾個小時,其他時間都挺清閑的。
雖然姜愛華早就跟他講過生意會恢複平淡,但姜成才看著做出來的面沒有賣完,心裡還是有點著急,姜愛華把沒賣完的面打包好送給掃街道的清潔工吃,還安慰他:“這樣正好,我看吃飯的時候人也不算少了,你一個人還忙得過來,也不會太辛苦,錢哪裡賺得完呢,細水長流才是硬道理。”
姜成才只好把焦急的心按捺下來,第二天就不再準備那麼多醬料跟面了,賣完後直接打烊回家,有時候還能趕上新聞聯播呢。
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到了月底姜愛華把賬拿出來盤點,驚訝地發現開業首月的營業額竟然有兩萬多塊錢,刨掉開業前三天那一波熟客,店鋪其他日子的營業額也有一萬六千多塊錢,相當於每天有五百多塊錢的營業額。
然後姜愛華分析了一下收入的構成,發現每天五百多塊錢的營業額裡,竟然有近兩百塊是豆奶貢獻的。
一瓶玻璃瓶的本地黑豆奶賣一塊錢,一天能賣出近兩百瓶,它的利潤直逼主食的利潤。
難怪都說酒樓的利潤都靠賣茶賣酒,她家這間小鋪子因為放了一個冰箱的豆奶,利潤也幾乎佔了半壁江山。
飲料的市場果然很巨大啊。
姜成才看著女兒列出來的數字,有點不敢相信:“這是開業首月才這麼好嗎?以後會不會沒這麼多了?”
姜愛華有點猶豫:“應該吧,以後做不到這麼多也不用沮喪,我覺得做個五六千也不少了。”因為不用鋪租,五六千營業額的話,扣除水電跟成本,淨利潤也有個三四千塊錢了,跟家裡養雞場的收入不相上下,很不少了。
只有五六千的話,那豈不是要少三分之二的客人?姜成才開了一個月的店,心裡也有點數:“我覺得應該不至於少三分之二那麼多,因為興德廣場的農民工們也陸續有人過來吃,雖然不會一直來,但也陸陸續續地來……”
這個專案有幾百號人呢,姜成才之前略微數過一下,每天穿工衣過來的人大概有四五十個的樣子,而且他們非常喜歡喝冰豆奶,吃三塊錢的特辣素面,起碼要拿兩瓶豆奶,一頓飯就要五塊錢了……
姜成才想了想:“我想在店裡再加一個冰箱,一個冰箱的豆奶已經不夠賣了,客人幾次反映豆奶不夠冰……”
姜愛華精神一震:“不用買!我讓豆奶公司的人免費送一個冰箱過來。”
啊?姜成才傻眼,閨女這是想錢想瘋了不成?就算豆奶好賣,人家老闆還能免費給你送冰箱?
姜愛華笑道:“爸,你就等著吧,他只怕要求著給我送呢!”
她說這話當然不是沒有依據的,在幾十年後的便利店裡,幾乎所有的冰箱都是由飲料廠家配送的,在冰箱上面可以貼廣告,裡面可以擺飲料,有些特別大的品牌便利店,飲料廠家還得付放兩個冰箱的租金呢,但在這個年代還沒有流行這樣的規矩,所以店鋪裡的冰箱都是店家自己買的。
姜愛華打算在自家店裡開個先例,讓廠家提供冰箱。
她找到送豆奶的小哥,把自己的要求說了,讓小哥回去問問老闆,能否配冰箱。
送豆奶的小哥叫王振興,是個只有十九歲的愣頭青,豆奶廠在城西,而姜愛華的鋪子在城東,一東一西隔了好幾公裡的距離,別的豆奶業務員都嫌這裡的距離遠不願意送,皮球踢來踢去,踢給了他這個剛入職不久的菜鳥。
豆奶業務員的底薪是很低的,只有一百多塊錢,收入都是按賣貨的箱數拿提成的,賣一箱豆奶拿三塊錢提成,還得送貨上門,商戶離得越遠當然就送得越少,所以位置在城東的尋味當然不受歡迎了,老的業務員早就有自己的業務範圍了,這種偏遠的訂單,當然要推給新來的業務員了。
王振興就是這樣接手了尋味的訂單,他年紀輕沒經驗,知道這麼遠的訂單是別人不要的他也得接,否則一個月就只能拿底薪,還不夠交房租呢,遠就遠吧,一天訂一件也有三塊錢,最多他多出點力,把三輪車蹬遠一點。
沒想到這個剛剛開業的尋味卻是個被草蓋住的金蛋,一天最少要訂十箱以上的豆奶,他這個月光是靠尋味就提成了上千塊錢,樂得他啥也不幹,只盯著尋味了,姜成才在屋裡忙出餐,他還主動上去收空瓶子,還幫忙收拾衛生,害得姜成才都不好意思了,請他吃了好幾次面。
尋味每天消耗的豆奶數量都快趕上大商超了,別的業務員嫉妒得臉都綠了,恨不得把這個訂單搶到手裡來,按照這個訂單量,王振興只要維護好這個客人就可以每個月拿一千多塊錢的工資,足足是他們這些老業務員的兩倍!
不是沒有人打過搶單的主意,特別是最開始區域經理派單時推掉的那個老業務,買了煙酒送經理,口口聲聲這個訂單本來是分給他的,現在他要要回來,王振興當然不答應,他雖然年輕,卻不是傻子,這個單子明明是人人都嫌遠不要才推給他的,現在他做起來了,敢過來搶?
最後鬧得連總經理都知道了,總經理批評了那個業務一頓,王振興保住了單子。
所以尋味現在就是王振興的衣食父母,尋味的需求就是最重要的需求,雖然他也覺得姜愛華要廠裡給店裡配冰箱這件事有點離譜,但考慮了一下,他還是滿口答應,回去就跟區域經理彙報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