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年,即掃塵,也稱‘掃房’。這一天,人們慣於早起,起來後掃房撣塵,清洗衣裳,刷洗鍋瓢,直至徹底幹淨了。
‘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據說是希望這‘糖瓜’甜的能糊了灶王爺的嘴,待灶王爺上天後就會替凡人多說好話,少告狀。這樣下一年,上天就會賜下界大地風調雨順,和樂安康。
二十三晚上俗稱‘小年夜’,雖不及大年三十那麼隆重,但也是要大過的。
這不,當天下午時,蕭容和齊明就早早忙了起來,將備用的食材都洗淨瀝去了水分。
前些天種進去的青菜都冒出盆沿了,鬱郁蔥蔥的,水水嫩嫩的,看著就喜歡。更不用說在這冬日裡是多‘難能可貴’。齊予和小謙去掐了幾把,蕭容順手就做了盤‘臘肉炒青菜’,想著上次的‘紅燒獅子頭’,大家都挺愛吃的,便又做了一次。
街市上買回來的那幾條魚,蕭容幾乎都做成了‘魚丸’,還做了條‘酸菜魚’,外加‘粉蒸肉’、‘麻婆豆腐’、‘南瓜酥’,和一大鍋‘臘腸酸蘿蔔絲湯’,太油膩的東西吃多了不好,這湯正好能開開胃。
到了晚上,老大夫也被請了過來,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邊吃邊開心地聊著天。
經過了幾天的相處,小謙性子外向,極其的活潑好動,倒不是個認生的,面上也不再是一副小成熟的模樣,而是有了孩子該有的神情。
這不,此刻他正往嘴裡塞著菜,動作還算文雅,只是那速度好快。蕭容怕他吃的油膩了,不利於膿瘡癒合,便撿了些清淡的菜夾給他。
“小容哥的菜做的真香。”小謙滿意地嚼著嚥了下去。
“好吃也要適可而止,而且晚上不宜多吃,別說我沒提醒你啊。”蕭容笑著敲了敲他的小腦瓜道。
“嗯,我知道。”小謙喝完了最後一口‘臘腸蘿蔔湯’放下了碗。
吃過飯,大家都聚到了院子裡,蕭容進屋拿了幾個爆竹。將爆竹放在離人稍遠的地方,拿香點燃了,人趕緊跑開幾步,連捂著耳朵都能聽到噼裡啪啦的爆響聲。
小謙整個人顯得頗為興奮,不停地在院裡跑,甚至都想親自過去點爆竹兒,卻被齊明給制止了。小家夥立刻失落了下來,站一旁半天都沒吭聲。還是蕭容想了個辦法,找了一根長棍子,前面那帶子綁了燃著的火摺子,讓他拿著送到了爆竹跟前,只聽‘轟’的一聲響,爆竹瞬時飛上了天空。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就到了臘月二十六。小謙臉上的膿瘡在這短短幾天裡都結成了褐色的痂,有幾個地方甚至已經掉了痂,露出了裡麵粉色的嫩面板。不得不說,老大夫的藥真是神奇的很!
這幾天裡,王宣來過幾次,是來找齊予討論繡技的,在這段時間,他對這繡工可是痴迷了,一有時間就往這兒走。木哥兒也跟著一起,這不,他手上的帕子繡的可是愈發的好了。
森哥兒和阿雨也常會過來玩。小謙和他們不到半天就打成了一片,孩子們之間的情誼,總是這麼簡單和純真,純真的不帶任何世俗的味道。
距離過年也就僅剩了四天,齊明和齊予在裡屋趕做著衣裳。如今家裡又新添了小謙,他們需要多制一件出來。
齊明去櫃子裡翻找了些柔軟的布料,打算給小謙縫成裡衣穿,這樣對他新生出的肌膚也不會有多大刺激。至於外衣嗎?家裡沒發現適合小謙的布料顏色,只能麻煩蕭容再去一趟城裡,買幾尺布回來,好在這幾天裡,縣城裡的店鋪還開著門。
蕭容爽快地答應了,正好田阿麼、王林和裡正夫郎、阿風他們也要進城,一路上倒也沒怎麼無聊。何況年關將近,外麼麼和張管事那兒,一邊是親人、長輩;一邊是他的半個東家和錢主,於情於理,他都該上門去拜見拜見。
蕭容帶了些自己制的臘肉、臘腸,和村裡人前段日子送來的土特産,又拿了幾小罐他醃好的‘酸辣榨菜’,城裡人都吃個新鮮,成天大魚大肉吃多了,反而最愛這些。
趕巧地,張管事不在家,倒是他家哥兒和夫郎在,幾人寒暄了幾句,蕭容留下東西便出了門。
外麼麼這邊,人也不全乎。聽說是年後‘元宵’節那天要開新鋪子,店面都已經盤好了,這幾天裡正忙著裝鋪面,舅舅們和外爺爺他們都不在家裡。
舅麼麼們非要留他吃過飯了再走,外麼麼也想著他能多待會兒,還有那兩個小表弟,一見面就纏著他問長問短的,蕭容一時間倒不好起身了。
即是盛情如此難卻,那便留下來好了,正好能陪外麼麼好好說說話,也算是為阿麼他盡孝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