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開辦學堂
熱乎乎的面條搭配著香濃的‘花生醬’甚是好吃,老大夫吃了整整兩大碗,才算作了罷。摸著溜圓的肚子,滿足地眯起了眼睛。
“有了哥兒和哥婿就是好。”
“只要爹爹不嫌煩,我和小容哥可以常過來看你的。”齊予正收拾著碗筷,聽老大夫這麼說,嘴角微向上彎了彎。
“你們能常來是最好不過了,也能多和我說說話,屋子裡也熱鬧。”老大夫聽齊予這麼說,倒是高興得很。人老了,有時候難免也會落寞,身邊有人能時不時地陪著你聊聊天,也是挺不錯的。
“好,老哥哥放心,一有空我們就會過來的。”蕭容應承了下來。
王景村最近有些熱鬧。
村頭一年前荒廢了的學堂要重新辦起來了,有哥兒、小子的人家,這幾天裡有勞力的都紛紛自覺地跟著裡正去修繕屋子了。
因著是為了自家孩子,村裡人的興致格外的高。這不,沒幾天的功夫這房子就翻新了。
村頭那幾間屋子是三年前村裡出錢修蓋的,還算是新的。一年前老秀才去投親停辦了學堂後,便被空了出來。且裡正把它保護的很好,裡面的東西並沒有被動過一星半點,桌椅板凳都還是原來擺放的樣子,數了數有四五十個位子,足夠容納下村裡的學童了。只是長時間沒人打掃過,屋裡積了厚厚的灰塵,牆面也有些發黑,需要好好清掃清掃才是。
因著是冬天了,考慮到取暖問題,蕭容向裡正提議說想在學堂裡搭建兩個泥爐子,這樣的話,冬日裡就不用擔心孩子們受凍了,裡正聽後一口同意了。
新學堂選在了十一月初一這天開課,裡正為了喜慶,還專程去城裡買了幾個爆竹回來,在門外噼裡啪啦地響了半天,村裡人都來圍觀了,畢竟是村裡的大事兒,隨著鞭炮聲想起,每個人臉上都是一片喜氣洋洋的樣子。
蕭容還給學堂取了個名字叫“輝月書堂”。村裡人聽後都覺得好、大氣,都說讀過書的人就是不一樣,文采好,聽聽多有深意。
村裡想識字的哥兒、小子都來了,端端正正地坐了滿滿一屋子。在淩國,對學堂裡教書的人人們一般都稱之為‘先生’。因蕭容年歲不大,也就十二歲,又是先生,人們便都稱他為‘小先生’。
老實說,蕭容對這個稱謂還是相當滿意的。
裡正當著村裡人的面說了三條規矩,正是蕭容前幾天和他提的那幾條,並說有違了任一條規矩的,便帶著孩子離開學堂。
村裡的大學堂開起來已有兩天了,因精力有限,蕭容家裡的小學堂自然是不能再辦下去了。齊予、王林、阿風他們也都和其他學生一樣都來大學堂裡聽課了。
蕭容的上課方式還是沿用了前幾次為小予他們講課的那種方法,用講小故事、小成語、小寓言來匯入,由淺入深地循序漸進,很得孩子們喜歡。原先課堂裡還有那麼幾個坐不安穩的小子,在幾堂課下來後,竟是也認真聽了起來。
最近,村裡人都止不住要誇上蕭容幾句,見面都笑著向他問好,還會時不時地邀他去家裡吃個飯什麼的。
經過幾天的相處,齊予和大家夥都熟了起來,以前有人介意他的命數避著他,現在每天都有不少人和他打招呼什麼的。尤其是那些哥兒,和他關系近了不少,私下裡誰不說他命好。每次下學後,小先生都會在一旁等著齊予,仔細地為他理好衣裳,然後兩人相跟著回家,這些他們可都是看在眼裡的。
身為一個哥兒,誰不期盼將來能有一個對自己無微不至關心著的好夫君,光看小先生對齊予那份心思,他們就羨慕得緊。村裡人現下都說,齊予那是旺夫、有福氣的命相。
後天是送花生去‘八仙樓’的日子,蕭容通知學堂放了兩天假。
要送去的花生都已準備的差不多了。自打蕭容成了村裡學堂的小先生後,曬花生、煮花生之類的活計就交到了齊明、田阿麼、阿雨阿麼和王爹爹四人手裡。
兩人到家時,田阿麼他們都回去了。齊明正將晾曬好的‘蒜香花生’往屋裡收,蕭容和齊予趕緊上前去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