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清猶豫著點點頭。
其他興奮地喊了起來,為明天找到新的安排而歡呼。
席清笑不出來。
自己仔細看過這個副本機制,克洛斯伐毋庸置疑是最大的怪物boss,他的興趣愛好是殺人。
同時,整個小鎮居民也很非常恐怖,他們會在警長的帶領下開展“追兇活動”,找到“殺人犯”。
所有不合群的、叛逆的、不順從警長的人,都會被警長定性為“兇手”。
席清知道自己的身份牌後,立刻想好了席清在宴會上十分老實本分,認真喝酒、玩遊戲,努力做一個邊緣人物。
一對情侶抱在一起親熱,親得氣喘籲籲後,瞥見坐在沙發角落的席清,大聲地笑話他。
“嘿,出來玩就別這麼無聊嘛。”
“丹尼,要不要我親你一口。”
他倆喝了酒,拿席清作樂。
他倆看到席清低下頭,露出來的一小截肌膚變紅。
女生和自己的男伴對視了一眼,她嘴角向下彎了彎,嘲諷地笑了笑。
他倆這麼張揚,席清也認得他倆。
電影裡,他倆是率先被反派殺掉的,畫面很血腥。
克洛斯伐真的很講究細節,都沒讓他倆死在一起。
反派從小生活一個不幸福的家庭裡,這對小情侶真的很礙他的眼。
電影版裡,他倆是第一個被刀的。
除開這類特別出頭的人,克洛斯伐還會物色長相好看的人。
然後他把這些人綁到家裡,按照他們的身形制作出等身高的木頭人。
然後,他會一比一將人身上的面板剝下來,蒙在木頭上,再描摹眉眼,將活人頭上的頭發一根根“植”在頭頂,最後穿上衣服。
這個設定脫胎於作者老家的一個習俗,據說是修複一些燒焦的屍體,刻出和屍體生前大小一致的木頭,穿上死者生前的衣物,讓他們“完好”下葬。
如果死者的靈魂能回到這具完整的身體裡,就會起死回生,回到原來的家裡和家人們繼續生活。
席清後來調查過,作者老家並沒有這個習俗。
這種說法,應該是營銷號們以訛傳訛,又或者是發行商們為了銷量特地編造出來的。
原著中,作者並沒有提及克洛斯伐喜歡製作傀儡的原因。
這給讀者留下了遐想空間,也方便他創作後續續集。
電影版裡,編輯對男主進行二次創作,設定克洛斯伐從小沒有感受到家人們的愛意,所以他要製作出獨屬於他的“親人”。
克洛斯伐會嫉妒家庭幸福美滿的人,而有人處境和小時候的他一樣時,他又拿出為數不多的憐憫心,對人施以援手……
這場聚會持續到了深夜,最終以警長需要休息才結束。
席清下樓的時候,克洛斯伐已經離開,他帶來的禮物放到了餐桌上,禮物被拆開了,那是幾個雕刻精美的小木偶。
警長夫人對這種不值錢的禮物倍感厭惡,隨意地甩在桌上。
好在克洛斯伐還帶來了一瓶紅酒,她正準備開啟。
席清自然品嘗不到。
其他人喝醉了酒,自己和弗瑞恩需要將他們一個個送回家裡。
好在這幾個人和警長家不遠,他倆很快送完。
倒是他倆和警長家距離很遠,大晚上,兩個人冒黑回去。
一路上,弗瑞恩低聲罵著瑞文:“他就是仗著他父親是警長,把我們當傭人耍,可惡的白皮豬。”
深夜的風總是帶著涼意,風一吹,人冷得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