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夕當然聽不懂對方話語,但已經牢牢記住。
只要再去學了本土語言,就可以清楚知曉這頭小精怪在說什麼。
“天生精通土遁之術的精怪……不對,這不是法力波動……而是另外一種力量體系麼?”
方夕一步踏出,宛若縮地成寸一般,跟在那頭小精怪身後。
對方的土遁之術雖然猶若天賦本能一般,卻怎麼可能逃脫他的視線?
沒有多久,一座山村便浮現在方夕眼中。
在山村之外,還有一條玉帶般的河流,緩緩繞著村子流淌而過。
此時夜色深沉,百來戶人家之中,除了雞鳴犬吠之聲外,簡直是一片寂靜。
那頭小精怪來到村頭,鑽入一座低矮的廟宇之中。
這廟宇四四方方,只是修建得十分袖珍,還沒有狗舍大。
而在廟宇之前,則有一座泥土香爐,已經破損小半,旁邊擺了幾只供碟。
方夕望著這一幕,不由怔住:“原來不是土遁小精怪,而是……土地公?”
雖然修仙界並無什麼鬼神地祇之說,但他第一世可是聽過不少此類傳說的。
“這麼看起來,之前那不是法力波動,而是……神力麼?東土的神明?也不知道是否有西方神系之類,真是有趣……”
方夕嘴角,露出一個感興趣的笑容。
……
白甘村。
此地村民大多姓白、甘,村中雞犬相聞,一片屋宇綿延。
甘玉揹著一捆柴禾,推開自家的籬笆。
就見茅屋之下,老母露出笑容:“玉兒回來了,粥已經盛好了……”
“娘親可吃過了?”
甘玉將柴火放下,用葫蘆瓢舀起一瓢水,咕嚕嚕灌了下去,想要壓住心中的饑火。
奈何水喝得太多,走起路來肚子裡有些晃蕩,十分不好受。
“我已經吃過了。”
甘玉之母坐在臺階之前,想要藉助白日之光縫補衣服。
明明只是四十歲不到的婦人,卻已經駝背,鬢角也見霜白,衣服上滿是補丁。
甘玉走進屋裡,就見木桌之上的陶碗裡還有半碗粥,裡面混雜著一些木薯根莖,凝結成塊狀。
他見到這一幕,眼睛就是一紅,知曉老母親只喝了一點粥湯,將幹貨都留給自己。
連忙道:“孩兒不餓,在路上已經摘了幾個果子吃了……”
“如今這時節,哪裡有什麼野果?我兒下地幹活之餘還要讀書備考,將來考中道童,便是半個官身,老身便可享福了……”
甘玉之母絮絮叨叨地叮囑,氣度不像普通農婦。
甘家祖上有德,曾經出過一任縣丞,只是後來捲入大案,被剝奪道籍,但頗有幾本道經傳家。
甘玉所在這一支,曾經也供養出過一位讀書人,差點考中舉才!
奈何身子太單薄,在考場中暴疾而死,這一支因此敗落。
如今甘母念念不忘,便是甘玉能繼承先父遺志,考中道童!
甘玉擦了擦眼淚,沒有吃粥,只是幹著活。
幹完活之後,又來到裡屋,從粗布包裹中取出一本道經,細細翻閱。
雖然此本道經早已陳舊,但歷代主人都是愛書之人,儲存得頗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