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尾聲 正文完
賀聽瀾在寧遠郡待了一年多, 便準備動身前往下一個州郡了。
當初趙承安派他以軍器監指揮同知的身份雲遊天下,為的就是代替趙承安走訪並檢視各個州郡的軍器佈防,以及確保各地方軍隊能夠正確熟練地使用新式戰車。
賀聽瀾知道,自己是趙承安放在外面的一雙眼睛, 要將各地的真實情況回稟於他。
而這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處於邊境線上的各個州郡。
四年多的時間裡, 賀聽瀾基本已經走遍了大半邊境州郡, 原本打算繼續往東北方向走, 估計再過個兩三年就能回到金陵城。
誰知西域諸國突然産生戰亂, 不少部族和小國都在找中原購買鐵器。
賀聽瀾意外瞭解到西域人打仗時給馬匹的盔甲輕便又極具韌性, 以至於戰馬損耗極少, 僅有中原人打仗時的一半。
於是他便對此産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
要知道中原不産優質戰馬, 那些耐力強、靈活聰明還能聽懂主人的意思的戰馬一匹就要數百兩銀子。
如此昂貴的戰馬投入戰爭後若是損耗嚴重,便是軍費再充裕的軍隊也是吃不消的。
大梁的軍隊不是沒有花心思訓練過騎兵,只是戰馬身上的盔甲包裹得太嚴則會導致戰馬束手束腳、不夠靈活,耐力也會因為沉重的甲冑而很快消耗殆盡。
可若是盔甲覆蓋得太少,又很容易導致戰馬被擊中要害。
這也是大梁騎兵一直難以與北疆抗衡的原因之一。
既然北疆與大梁的關系緊張, 不如採用曲線救國的方法, 從西域下手。
西域、北疆和大梁形成了一種相互掣肘卻又格外穩固的三角關系, 如今西域的丹陀族正和北疆部落有沖突,若是此時大梁能帶著足夠的糧食援助丹陀,從而進入西域境內,也可以趁機調查一下戰馬甲冑的奧秘。
賀聽瀾將自己的想法告知趙承安後,這位年輕的帝王表示十分贊同,並說如果此行能夠有所收獲,或許可以改變大梁騎兵的未來。
趙承安大筆一揮,命鬱雲騫帶一萬石糧食前往西域,並讓賀聽瀾喬裝打扮成一名普通的輜重小將, 與鬱雲騫彙合後進入西域境內,暗中探查。
如此一來,賀聽瀾便不必繞路,直接從寧遠郡出發即可。
傅彥一開始是反對他去西域的,畢竟那邊正值戰亂,戰事瞬息萬變,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但他也知道賀聽瀾是一定會去的。
“多餘的話不必多說,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切莫以身犯險。”臨別時傅彥囑咐道,“相信很快我們就能在金陵城重逢。”
“一定會的,你也要珍重。”賀聽瀾點點頭,接過傅彥遞來的包袱。
他翻身上馬,對前來相送的寧遠郡府衙的眾人抱了抱拳,高聲笑道:“與諸位共事一年有餘,大家助我不少,夢洲無比感激。今此一別,願諸位前路坦蕩、官運亨通、平安順遂。告辭!”
說罷,賀聽瀾瀟灑地笑了,他沒有多作留戀,雙腿一夾馬肚,在飛揚的塵土中疾馳而去。
傅彥望著賀聽瀾離開的方向,直到對方的背影再也看不見,甚至連被馬蹄掀起來的塵土都落回地上,他才轉身離開。
傅彥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很多他和賀聽瀾分別的畫面。
第一次是十八歲的時候,那時他和賀聽瀾才認識幾個月。
記得那是一個冬天,他要趕回金陵城,在入雲峰下告別了賀聽瀾。
那次他騎馬離去時沒有回頭看,所以他不知道賀聽瀾在身後目送了自己多久。
這好像是他們二人之間的一種默契,一個人送另一個人離開的時候,走的那個人一旦轉身走了,就不會回頭。
他們始終相信,是否待在對方身邊並不能改變他們之間的情誼。
有時候看看大梁的大好河山,看看安居樂業的百姓們,就會想到如今的河清海晏當中有對方出的一份力。
只要同時站在大梁的土地上,他們就一直沒有分開。
送走了賀聽瀾,傅彥習慣性地要回府衙,然而走到一半卻突然改了主意。
這會還是上午,如果快些趕路的話,應該還來得及。